揚州繁華以鹽勝
- 這是看電視劇《大清鹽商》和CCTV的紀錄片《揚州鹽商》后,想記錄一下的。
- 電視劇只是2017-12-05杭州出差的時候,晚上到酒店看了不到3集,項目有點折騰,后面基本上一到酒店就睡,可看性不大是一方面,也沒時間追,其它的就搜了看了下。
- 紀錄片倒是2017-12-14中午吃飯的時候看完了,用時25min*4。
《大清鹽商》的劇情
- 乾隆年間,因為兩淮人口增加,鹽的配額不夠,出了一個變通方法 提引,讓揚州鹽商吃了朝廷1000萬兩的鹽稅的銀子,朝廷派 阿克占去查此事,以往與揚州中的四大鹽商(蕭,鮑,馬,汪朝宗)的各種利益糾葛,政治和商業手段。
說說幾件趣事吧
- 瘦西湖的來歷
- 有說是跟西湖比顯得瘦(電視劇用的是這),這個瘦字用得好,就叫瘦西湖吧。 當然,瘦這個詞,出現另一個稱謂 瘦馬。
- 還有一說法,湖位于揚州西面,然后湖呈條狀,所以叫瘦西湖。
- 汪朝宗的原型
- 這里面基本是以 江春為原型的(接駕,捐輸),但樂善好施的一面應該是來自 汪應庚吧。
- “康山草堂” 的題字是互相安排的贗品,乾隆后來自己模仿 董其昌的手法寫了個,不過這些優秀的私家園林,最后都毀在了太平天國和清軍手里了,印象中蘇州應該是沒有經歷過戰火,不太記得了。
- 看到電視劇中的園林場景,我倒是想起我們大靖江的靖江盆景 也值得一提啊,不知道是我關注少了還是啥,感覺目前商業價值沒開發好啊,當時人民公園的盆景展還是可以滴。
- 電視劇中宮里用一包茶和一包鹽給汪朝宗傳消息
- 這來自一個真事,盧見曾和紀曉嵐是兒女親家,紀就用這種方式給盧傳遞消息,告訴他皇上要嚴查此事。
- 劇中的鹽商之子們比賽誰家的金箔先過長江也是個傳說的故事,可能有記載,但不知真假。
- 揚州鹽商呢,主要是指在揚州經營鹽業的商人們,但主要是微商和山陜商人。
- 電視劇中就有提到鮑姓鹽商就把當時的陜西商人還是山西商人的鹽引全部收回,讓他退出鹽業,只經營票業了。
- 當然后期徽商確實是鹽業里的翹楚。
真事
- 鴉片戰爭期間,清廷賠了不少白銀,導致國內的銀根短缺,鹽商們從市民那收的都是銅板,但他們用銅板兌銀子的時候就吃了不少虧。(那時就有了匯率的問題啊,應該是一直在,只是沒人發現這個學問而已)
- 乾隆賞給了江春孔雀翎,在清前期,這個賞賜確實貴重,但有說法是乾隆后這個就有點濫賞了。
- 揚州二馬兩兄弟給捐《四庫全書》中的不少孤本素材,他們自己也擁有藏書閣,紀錄片里說是四大藏書閣,搜了一下不是,最多算七大里面有個揚州的。
- 微商去揚州有兩條道,一條是從陸地經南京到揚州。
- 另一條是到杭州走京杭運河的水路,多年前,我走了一些微杭古道,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個原因,杭州是他們的一個中轉點。
結語
- 看了這兩個劇,隨手紀錄了一下,然后又碼成字整理一下,權當娛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