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匠精神,自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變成了年度流行語。
之所以能迅速傳開,365認為不僅是因為出自總理之口,更是民心所向,反映了民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反映了社會對精益求精缺失后的投機取巧、粗制濫造盛行的一種反省。
2.
談到工匠精神,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一篇小學的課文《賣油翁》。
“無他,唯手熟爾”,老人家可以將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不濕。
不要說新手,就是一般的熟手,要達到這個境界,沒有用心苦練幾年恐怕也難以做到。
在美國也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回,福特汽車有一臺大功率電機不轉了,公司嘗試請了很多專家及維修人員,結果都沒找到電機故障的真正原因,解決不了問題,后面有人提議邀請著名的機電專家斯坦門茨。
斯坦門茨到現場后,爬上爬下,認真地聽取電機運行的聲音后,便在機器某處用粉筆畫了一條線,接著說:“把畫線地方里面的線圈減掉16圈?!闭辙k后,果然電機很快恢復了正常。
福特公司經理問斯坦門茨:“修理費多少?”斯坦門茨說:“1萬美元。”這在當時絕對是個大數目,福特公司的經理不服氣地問:“你只是在機器上畫了一條線,就值1萬美元?”
斯坦門茨回答道:“我畫那條線僅值1美元。但我知道畫在哪里值9999美元。”經理仔細想了想,確實有道理!畫線人人都會,知道應該在哪里畫線才是真正的本事,于是他欣然開出了支票。
從以上兩個小故事可見工匠精神的價值,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一種極致體驗及稀缺的價值。
3.
寬帶薪酬是人力資源管理中薪酬管理的一種方法,是對傳統的以職務等級層次的垂直型薪酬結構的一種改進或替代,也是目前管理咨詢公司普遍推薦的薪酬結構設計方式之一。
寬帶薪酬的設計一般會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劃分不同的職系,比如管理職系,比如不同的專業職系等,而每個職系的薪酬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公司通過寬帶薪酬的設計,可以有效緩解中國“官本位”文化下的員工對職務晉升的強烈渴望,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志向,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通道。
員工不用再“自古華山一條道”,要想活得體面一點,就必須成為管理人員,然而每個公司的管理崗位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在普通強調組織扁平化的當下,也不是每個員工都想成為管理人員,更不是每個員工都適合成為管理人員。
通過寬帶薪酬的設計,公司鼓勵員工在本崗位上精益求精,成為崗位能手,成為崗位明星。
每個職系會劃分不同的等級,比如初級、中級、高級、資深級、權威/首席級等,每一級有詳細的任職標準,詳細介紹所需的知識、技能、資質等,每一個級別對應不同的薪酬水平。
員工不用擔心生存問題,普通崗位也有機會拿到與管理人員一樣的工資。不同的崗位級別還可以方便公司推行師傅帶徒弟的傳幫帶制度,既可以傳承公司的企業文化,又可以增強崗位能手、崗位明星的工作自豪感,真正形成培育“精于此道,以此為生”工匠精神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