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如懿傳》,心中莫大的悲痛,中間斷斷續續看了三年。
如懿自殺了,三年啊,她還是離開了。
我一個人坐在窗戶邊,外面天很陰沉,快下雨了,我看著云,慢慢想,從她年輕那時候到她四十九歲這一年,一件件一樁樁的事情,說實話,我自己也記不太清了,也不能完整的說出來,我只是感覺,我只能看到她的背影,看到她漸行漸遠,再也沒有回頭,她走在小雨中,身旁落滿了青色櫻花。
我從來沒有為一個書中的人物,一個虛構的人物,一個莫須有的人物如此難過,還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難過,好像嗓子里灌滿了烈酒,卻怎么也咽不下去吐不出來那般難受。
她這一生沒有做很多對不起別人的事,她只是太對不起自己,她辜負了所有愛她的人。
一路顛沛流離,走到與皇上并肩的位置,卻再不負年少時的那般情誼,再也沒有了他的“你放心”,有的只是一點點的疏遠與冷淡。那一年,她是青櫻,他是弘歷,那一年,他們一起聽《墻頭馬上》,那一年,她仍是那個羞澀的佳人,他仍是那個眉眼清澈的少年。
那是一生里最美好的年歲,丟不開,舍不得,忘不掉,卻再也回不去。
我只是很難過,為什么他要等她真的走后才突然驚覺他們的感情原來是那樣深厚,為什么非要等到天人相隔,咫尺天涯,再不相見才滿眼淚痕,為什么不能在相愛的時候珍惜彼此,為什么總是在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書中人物如此,我們又何嘗不是,有多少人能堅持那份最初的感情。年少時的那個人,你還記得嗎,你們最后在一起了嗎,你們的熱情還在嗎,還會懷念當初嗎。
青春時的悸動,大概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難以忘懷的時光吧。我也時常想起我的青春歲月,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世界上最讓人沉溺的的不是烈酒不是毒品, 而是過去,是回不去的從前。
如懿對他的感情太深太深,至死都沒有明白,天家兒女哪有什么長長久久的愛情。
六本書里最讓人傷心的大概就是那句話“一幅未曾繡完的繡樣,是青櫻和紅荔,一本看了一半的書,是白樸的《墻頭馬上》”,如懿與他終究是沒有忘記的,念著他們的初初相遇,遙遙相顧,一見傾心,哪怕這一生再不相見,也總還有個念想。他到底是辜負了如懿,用他一生也難以填補。
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一個人怕孤獨,兩個人怕辜負。
如若有莫大勇氣決定在一起,那就請別輕易放棄,辜負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還不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