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紅茶在歷史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它的歷史故事,我們總是充滿著好奇。
紅茶的歷史是從17世紀西方的大航海時代開始的。從那時候起歐洲從中國進口紅茶,這樣才真正有了紅茶。據史書記載,歐洲進口紅茶的確切時間是161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了以東南亞為中心的整個亞洲貿易,他們最先把紅茶帶到了歐洲,隨后飲用不發酵的綠茶的習慣傳到了法國和英國。
說到紅茶人們自然會想到英國。實際上,荷蘭是歐洲最先開始飲茶的國家,他們從17世紀30年代就開始有飲茶的習慣,而英國人則是從17世紀50年代才開始飲茶。雖然那時英國已經開始了和亞洲的貿易往來,但是重點在印度,而當時的印度并沒有飲茶的習慣,直到19世紀人們才發現了印度的阿薩姆紅茶。
紅茶在英國的發展
1662年,西班牙公主凱瑟琳嫁入英國王室,公主嫁中有許多當時非常珍貴的紅茶和砂糖,她每天都要在紅茶里加入大量砂糖飲用,受凱瑟琳的影響這種飲茶方式開始在貴族流行,至此紅茶盛行開來。
后來,英國不滿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所有紅茶貿易,便悍然發動了對荷戰爭。在戰爭達到白熱化的1669年,英國制訂了禁止從荷蘭在進口紅茶的法律。最終英國取得該場戰爭的勝利。從此英國奪取了荷蘭在亞洲的紅茶貿易權,并以中國福建、廈門為根據地開始紅茶貿易。1689年中國的紅茶被直接通過海運送到英國。那時紅茶剛從船上卸下,倫敦大街小巷便傳來叫賣聲,往往家里藏有紅茶顯示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為什么許多貴族家里是主婦來烹茶呢?原因有二:一是顯示了主人的熱情好客,其二便是防止某些客人的“順手牽羊”,可見紅茶之重。
當時英國從廈門購入的紅茶近似于現在紅茶中的半發酵茶—武夷茶。因為紅茶呈黑色,又名烏茶。這樣,人們的喜好漸漸從不發酵的綠茶轉移到半發酵茶,紅茶文化也最終在歐洲開花結果。
波士頓傾茶事件
到了18世紀下半葉,紅茶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并深受喜愛。當時對美國施行殖民統治的英國,垂涎于美國這個巨大的新興紅茶消費市場,特別制定了征收高額紅茶貿易稅的法律——《印花稅法》,并于1765年開始執行。此法案一經頒布就受到了美國人民的抵制,并在美國掀起了抵制英貨的運動。最后,英國雖然迫于壓力取消了法案,但依然保留了很高的茶稅。英國的這種做法更加激化了美國的反高稅收運動。終于,在1773年爆發了波士頓傾茶事件。一些美國青年襲擊了停泊在波士頓港的英國商船,把商船上堆放的342箱紅茶傾倒進大海里。以波士頓傾茶事件為開端,美國的各個港口也紛紛效仿,發生了類似的事件,最終導致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
發現阿薩姆紅茶
1823年,揭開紅茶歷史新的一頁。英國探險家羅伯特·布魯斯在印度的阿薩姆地區發現了野生茶樹。這就是現今的阿薩姆紅茶,這是完全不同于中國紅茶的新品種。1839年,全新的阿薩姆紅茶正式誕生。
隨后在1845年,英國人發現阿薩姆紅茶葉片較大,比現在的中國紅茶更適合批量生產。于是他們把阿薩姆紅茶和中國紅茶進行雜交后在當時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和斯里蘭卡人工種植這一新品種。自此,英國的茶文化廣泛地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