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五六年前,我的大學入學,整得跟大型網友線下見面會似的。完成各種復雜的入學報道流程后,一走進宿舍,就聽到旁邊的兩位室友的談話,其中一個異常激動地問:“誒,你是不是那xxx?”另一個也激動萬分地回答說:“對對對,我是的。你是那xxx吧?”……只剩下我在一旁一臉懵逼狀態,疑惑不解。這不今天才開學嗎?她們怎么就像是老熟人見面呢。
后來才解開這個謎團。待在老家那個偏遠小山村的三個月暑假里,信息的閉塞不流通,讓我像是與外界失聯了一般。而我的大學同學們,通過某些途徑早就加入學校新生群、班級群,他們早就在群里聊得熱火朝天了,彼時我還不知道QQ群為何物。當然我也是作為本班最后一個加入班群的人。
五六年之后的今天,我弟大學開學就完全不一樣了。提醒他加學校的新生群、班群時,讓我大跌眼鏡的是他隨手給我截了一張QQ首頁的屏。這位大哥根本用不著我來提醒,他早就把各種群輪番加了個遍,什么新生群、班群、社團群……甚至于人還沒到學校去,就把老鄉群都加上了。
他的新生入學指導手冊上是這么寫的:“8月25號新生網上報道系統開通后,新生可在本系統完成網上一站式報道,包括學雜費繳納、生活用品、軍訓服購買,還可自主選宿舍、選室友,一切完成之后即可拎包入住?!弊钭屛腋信d趣的是“選室友”。什么??室友都可以選?怎么個選法?原本以為是他們在班群各自抱團結隊組成室友。后來進了網上報道系統,才知道室友是這么“選”的,首先每位新生進去,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再填一張關于個人標簽類的表格,包括生活習慣(是否講究衛生、喜歡熬夜還是早起早睡、電腦使用時間長短等)、性格特點、愛好以及想對室友說的一句話。院系自動分配給每個班就那幾間宿舍,在選宿舍的同時,可以看到已選此間宿舍的人,通過閱讀已選人的個人標簽,選擇跟自己性格愛好、生活習慣相符的人。當然,已選的床位,就不在后來者的可供選擇范圍內了。老弟挑來挑去,覺得其中一間宿舍不錯,生活習慣、性格愛好跟他大致相符,什么都是性格開朗活潑類型,愛打籃球、打游戲、唱歌的,其中一個最讓人意外,對室友說的一句話就是“考研”。老弟說這個不錯,這個宿舍肯定學習氛圍會很好,我要跟著人家好好學習。我則在一臉壞笑著說:“你別把室友帶壞了,就很不錯了!哈哈哈?!彼终f:“你咋不說別人把我帶壞了呢?”我竟無言以對。想來五六年前,我們那種按照先來后來的順序,隨機分配宿舍室友,倒是有一種緣分天注定的感覺。
高考之后的徹底放松,讓他過了將近三個月如一天的生活,早就過膩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啟大學生活。在他們眼中,高考前的一切,復習備考、考試、教室、老師、父母……都是囚禁他們的牢籠,所以渴望自由,渴望掙脫一切束縛的力量,因此,有些人填志愿覺得離家里越遠越好,離父母越遠越好,總覺得逃離得越遠,就越可能得到充分自由。
雖說已經立秋了,但天氣依然如盛夏般炎熱。天空萬里無云,湛藍得像海,太陽又發揮強猛之勢,炙烤著大地,綠樹濃蔭下蟬鳴聒噪聲此起彼伏。當天上午去火車站坐車,站內都是本地大學的迎新隊伍,人山人海,還有一些拿著行李趕往外地學生和家長,每一年的開學季,這種場面蔚為壯觀。進站的時候,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大概是一對母女在進站口分別,母親送女兒來上學,然后母親單獨返程回家,女兒來送別。在母親即將進站的時候,女兒跟母親所說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帶著哭腔或哽咽的。
我和老媽跟著他一起走完簡單的入學程序,幫他把行李搬進宿舍,整理好床鋪后,又陪他一起去校內校外的超市購置生活用品,然后又送他回宿舍。最后我們分別的畫風是這樣的:老弟說他今天一天實在是太累了,腳都走痛了,想待在宿舍休息,讓我們自己走,還說趕快走,別誤了點兒了。我和老媽一臉詫異,這個絕情的家伙,不僅沒有表現出一點兒不舍之情,還趕我們快點走。老媽說:“我們好不容易來一趟,你不盡地主之誼,帶我們參觀一下你的校園嗎?”他倒好,說:“我就不去了,你們自己去逛逛吧!我還得回宿舍跟室友聯絡一下感情呢!”然后我們就這樣匆匆分別了。
記得早些年爸爸送我上高中那次,也算不上是第一次在校住宿,畢竟我是從小學就開始住宿的人,也有可能感性的因素作祟,竟然覺得那次的分別最難過。爸爸是那種很細心體貼的人,什么事都親力親為替我辦好,大到幫我掛蚊帳、鋪床,小到去外邊超市幫我買牙刷、杯子、鏡子……那天下午還陪我坐了很久了。在他轉身離開學校的時候,我就看著他漸行漸遠的背影大哭起來。那一刻,特別希望父母能待在家里,至少放假回家有盼頭能看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