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時有幾件事擺在面前,你將如何選擇?是先難后易,還是先易后難?是先啃骨頭,還是先吃肉?
對于這個問題,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習慣。有人習慣于先易后難,先把容易做的,或者是喜歡做的事情做掉,然后集中精力,去做那件最難做或是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好比吃飯,一盤菜擺那兒,先吃幾塊入口即化的紅燒肉,飽一飽口福,然后再慢慢對付剩下的那幾塊骨頭。這時候,因為有幾塊肉墊底,不急不慌,啃骨頭也就有了耐心。
這種見解和習慣,表面上看,是很有道理的,但在實踐中,最后那一步的效果,往往很難實現。因為人們做事情的成效,和當時的心情有很大關系,做容易和喜歡的事情時,心情愉悅,反之則顧慮重重。當心情壞到一定程度時,很可能會選擇放棄,得,那塊骨頭就甭啃了,扔給狗算了。這種做工作虎頭蛇尾的現象,我們平時并不少見。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困難越來越大,心情越來越糟,最終失去信心,變得慵懶無為。
那么,怎樣才能扭轉這種慵懶無為的狀態呢?心理學家提出的“普瑞馬法則”,不失為一劑良方。
普瑞馬法則,是依據心理學操作性反射的原則,針對人們的慵懶行為,研究出來的一種改進方式。這種改進方式,是一種強化作用的過程。比如,嬰兒第一次叫“媽”,媽媽微笑地應答并親吻他,使嬰兒強化了“媽”的概念,以后每叫一次就更強化一次。這就是嬰兒學會的第一句話是“媽媽”的原因。這個現象表明,第一次很重要。
運用普瑞馬法則,改變人的慵懶行為,就是把人們先易后難的做事習慣顛倒過來,把最困難最不喜歡的事放在第一位,最先完成,接著去做困難小一點的事,最后做最容易的事。由于是排在第一位的事情,繞也繞不過去,必須得做,難度越大,激發出的斗志就越強,付出的能力也就越大,所以,在完成第一件事后,你的高水平的能力得到了強化,而且接下來每做一件事,都要更強化一次。這樣一來,既提高了辦事效率,也增強了信心,使人的行為更富有朝氣,更具有實際推動力。
普瑞馬法則的實際操作,重點要把握好選擇、實施、效果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成語典故,分別作一解讀。
第一個環節:選擇——擒賊先擒王。擒賊先擒王這個成語,出自杜甫的《前出塞》詩,意思是說,兩軍對陣,如果能抓獲或者擊斃敵人的主帥,敵方將不戰自敗。用以比喻做事情要抓關鍵,就像哲學上所說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會迎刃而解。我們運用普瑞馬法則,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選擇,在許多要辦的事情中,選擇出最難辦的事,這個最難辦的事就是困難之王。把這個王抓住了,解決好,其他困難都不在話下。
第二個環節:實施——丁是丁卯是卯。丁是丁卯是卯這個成語,出自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三回。丁是天干之一,卯是地支之一,二者都排在第四位,如果錯位,就會影響農歷。原著里說的是賈母為鳳姐過生日,要大家湊份子錢,鳳姐當著老太太的面,主動提出要為寡嫂李紈代出份子,但到了經辦人尤氏去取銀子時,鳳姐又不愿往外拿,尤氏不依不饒,說你不拿我就找老太太要,鳳姐被逼得沒辦法,只好笑著說:“我看你厲害,明兒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意思是說,我也和你頂真,丁卯不差,不留情面。后人用這個成語,比喻做事循規蹈矩,絲毫不含糊。根據普瑞馬法則,我們把即將要做的工作,按照難易程度,一件一件地排列出來,具體到做的時候,也就是在實施過程中,這個排列的順序,是不能輕易更改的,更不能把某一件事省略掉,也是要丁是丁卯是卯。因為,一旦改變或省略,前面建立起來的工作信心的鏈條,就會斷裂,同樣也會出現虎頭蛇尾的結局。
第三個環節:效果——置死地而后生。置死地而后生這個成語,出自《孫子·九地》,本意是說,把兵士投入到生死存亡的絕境時,會激發出他們死戰的決心,表現出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的戰斗力。引伸出來的哲理:越是艱難困苦的環境,越是能磨練人的意志,也越是能出成果。一般地說來,“置死地”都是被動的,兵士不會主動去尋找絕境,那個絕境是主帥安排的,是被逼進去的。人生的困難環境,多數也不是自找的,都是被社會或領導逼進去的。但在普瑞馬法則中,沒有人逼你。人的自發性,也是普瑞馬法則的一個重要特征。這就要求,要對自己狠一點,自己逼自己,不留退路,自己主動“置死地”,迎著困難上,不向困難低頭,不給自己半途而廢的任何機會,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以上三個環節,基本上包含了我們平時做事的全過程。當然,這個過程,是指按照普瑞馬法則設定程序行事的過程,而不是相反。換句話說,我們做事情時運用好這三個成語,就會形成一種內在的動力,變慵懶為主動。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個成語,其中有兩個記載于兵法之中,或許會有人問,說普瑞馬法則怎么又扯到兵法上去了呢?其實,兵法中包含的辯證法思想,可以適用于一切領域。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要、軍界將星、商界大佬、專家學者,都在研究中國的《孫子兵法》,這些人學它,并不都是為了打仗,政治家學以治國,軍事家學以用兵,商人學以理財,學者取其精要之術,普通人學習它,則是為了卓有成效地做事。人類的智慧,在許多領域都是相通的,普瑞馬法則和兵法中的辯證法思想融合在一起,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可能還有人說,哎呀,這么多年,我做事都是先易后難,這個習慣怕是改不了了。積習難改,這也確實是個問題。但是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難改,不等于改不了。關鍵是要看,改變為一種新的方式,對你有沒有吸引力,也就是說,你是不是真想改。這就好比談戀愛,男方女方分居兩地,往往會成為修成正果的最大障礙,但如果對方是個知書識禮的大美女,或是個多才多異的小帥哥,那點距離又算得了什么?
從行為學上看,一個新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不是有人做過試驗嗎,養成一個好習慣,只須21天!你不妨把先吃肉變換成先啃骨頭,21天后,你會覺得這骨頭越啃越香,啃完后再來一塊紅燒肉,那種滿嘴流油的感覺,真叫一個爽!
(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