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網易公開課上看了一集主題為嘗試做新事情30天的公開課。只有短短的3分半鐘,它的內容是鼓勵人們每30天做一件自己曾經期待,可又沒做過的事情。這無論是對習慣的養成,還是挑戰自己都是非常有用的。主講人馬特·卡茨用親身體驗解釋了這個行動,每天去拍攝一張相片;去登山冒險;騎自行車;寫一部5萬字的小說等等。作為一個深度IT宅男,這給他帶來了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上的改變。
一個小小的習慣能給人帶來驚喜的改變。在看這個視屏之前,其實我都是在做一些我曾經沒做過的新事情。日記寫了差不多三個月了。每天我會記錄做了哪些事情,每一項所花費的時間。這樣量化時間的好處,最直觀是看到時間都用在什么地方。剛開始記錄的時候,我每天看到自己大把的時間用在了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比如,工作4小時,刷網頁就刷去了2小時。每天花費在游戲上2個小時等等。你能想象你的時間記錄清單上,幾乎每一件都沒在創造價值的那種恐慌感么?是的,連續好長一段時間我在恐慌的狀態,那是一種感覺自己將失去價值的恐慌。所以,我開始管理時間。起初,我慢慢減少那些浪費時間的活動,打游戲,娛樂等等。有時候,寧愿發呆也不去玩一把游戲。要避免這些誘惑力極高的壞習慣,我的做法是惹不起,但我躲得起的方法:轉移注意力。比如心里極度想打一把游戲時,但又怕打了一把又一把。這時候,我就去看一部電影,避開這些有貨。還別說,效果很好。
還有一個微習慣是在LOFTER每天發一張關于男裝搭配的圖片。這完全出于對搭配的興趣做的,而且也在寫這方面的公眾號。想著這樣既能推廣自己的公眾號,也能提升自己的搭配感覺。從剛開始看到喜歡的男裝街拍,附上自己的搭配見解。再慢慢地發一些自己做的搭配圖。也許是發的多了,混了個臉熟。有人開始喜歡我的圖片,有人開始關注我。現在我發了80張左右的圖片,有180個關注者。給我帶來最直觀的改變就是,審美觀提高了許多,提升了整個人穿著品味。接下來,我會慢慢提高發布自己搭配圖片的數量。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別人的一個好習慣,希望自己也能培養一個。但總想一蹴而就,就想立刻改變,立即擁有它。但,現實告訴我,這是不太可能的,改變也需要時間,有時候可能是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甚至一輩子。你需要做的只有一點一點地去改變,逐漸去養成。參天大樹并不是一天就能長成的。雖然不是立刻達到目標,但是在不斷接近目標啊。擺著這種心態認識改變的過程,我們才能改變自己。
接著這個公開課,我也開始30天做一個新事情,它和我另一個每天寫作1000字的計劃齊頭并行。只不過這個新事情是個微習慣。按照我的理解,微習慣就是能輕而易舉完成的事情。為什么選擇微習慣,而不是更大更具有挑戰的習慣。主要是微習慣容易完成,容易堅持,和1000字寫作計劃不排斥。能兼顧的過來。
其實道理很簡單,關鍵看行動,堅持也許不一定有收獲,但不堅持絕沒有收獲。做多了,慢慢地會做的比別人好;做的比別人好,慢慢地就變得擅長了。好的習慣能給自己帶來好的變化。所以,乘著自己年輕,培養一個一個的好習慣,為未來做準備。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