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情所困,如何自救

艾里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而二十多歲的我們身處“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的階段,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親密關系的建立。然而在建立親密關系的過程中,注定不會一帆風順,難免遭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幫助自己走出情局?

艾里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

我在此只想舉幾個例子,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種參考。

小A,心思單純,天真浪漫,被年長幾歲的師兄吸引,表露心跡后才知曉師兄“沒有女朋友,卻有未婚妻”。是的,你沒有看錯。據說,雖然他現在非常優秀,卻曾有過極不順的時期,他某任女友伴他走過人生低潮,雖時隔多年雙方共同話題明顯減少且未保持戀愛關系,但他仍想給對方一個結局。明明有結婚對象,卻時不時給小A“他喜歡她”的感覺,繼而又堅定的認為小A會遇到更好的。

小A被他這種忽遠忽近、前后矛盾的話折磨得無法專心學業。后來終于想明白此段感情注定沒有結果,決定放棄。結果,天不遂人愿,也或許天太如人念,師兄的“未婚妻”主動提出分手。妹紙心想,這難不成是等到了時機,可以趁虛而入了?結果,絲毫不出我意料的,師兄說“我需要靜一靜,你還小,多出去見見世面,會遇到更好的”。(手動微笑臉)雖然我手動微笑臉了,但是我覺得他做得似乎也沒有錯。畢竟這時候,師兄怎么做都不對。

小A找到我這個冒牌的“心理咨詢師”,我從妹紙性格特點分析,剖析師兄一直“拒絕”她的自身原因。并非是為了撮合他們,相反我是極不贊成他倆有進一步發展的,只是為了讓她自我成長。小A人很好,善良豪爽,單純可愛,人生得此好友絕對不會后悔。只是或許是被周圍人保護太好,也或許是妹紙心性純潔,她有時候沒辦法接受一個人的兩面性,這就導致她在處理人際關系中偶爾極端。

愛憎分明當然是好事。只是,人,總歸是“好”與“壞”、“善”與“惡”的結合體,如果沒辦法正確認識人的兩面性,不單單沒法正確認識別人、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可能也無法正確認識自己,把自己往完美主義道路上越逼越遠(少有人把自己往絕惡的路上逼的,若是那樣,還望時常感念自己的善,得以懸崖勒馬)。

小A是個聰明的女孩,她知道這時候比處理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絲更重要的事情是,讓自己成長。


還有小B,與男友相戀三年有余,眼看異地戀即將修得正果,卻發現男友劈腿,并且時來已久。這讓人如何不心痛。我不知道她到底如何走過那段時期,但我可以想象,也能略微“感同身受”。那個曾經最信任的人欺瞞了自己,那個散布在自己未來規劃各個角落的人,竟然悄然離去。也如你們所想,東窗事發,男人們只會說“玩玩而已”,甚至找說客說什么“男人嘛,都是這樣”。說這種話的人麻煩去死好嗎?

小B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他做錯了事,為什么我要承擔過錯呢”。過了傷心期,小B開始走上街頭發現生活的美好,走進書中領悟世界的多彩,開始運動,開始旅行,開始學做菜,開始聽音樂,或許還會開始插花、畫畫。具體做什么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開始善待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妙的同時,充實自己,讓自己得以成長。

奈何我身邊似乎沒什么男性的“成功案例”。也可能是因為太多男生無法像女生那些吐露自己內心的痛苦。勉強扯的話,好像可以根據我的中心思想瞎扯一個人的故事。

小C,與女友相戀三四年,好巧不巧,他乖巧的女朋友在有“大過年沒事兒分個手”春晚的那個春節,也大過年沒事提了個分手。原因不明。哎喲哥們兒那個傷心難過啊,恨不得整日哭哭啼啼、以酒度日。然后沒多久火速勾搭上一妹紙,我們那個罵他啊,簡直禽獸!禽獸不如!

如果故事就這么發展自然不值得浪費我的流量。Anyway,人的成長就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肯定不會平坦上升,畢竟人對自己的認識過程也算是“之”字形曲折前進的吧!拐了好幾個彎兒之后,他!(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他怎么了)反正我知道的時候他就致力于“汲取知識、享受生活,提升自己能力,輸出自己能量”。也算是在此事上功德圓滿。

其實有時候感覺男人活在世上好可憐,長大成人,意味著很多事情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向父母求助,也很少能如成年女子般繼續向父母撒嬌;雖有酒肉朋友甚至有生死之交,但大多只敘事、商量解決辦法,抒情較少見;縱有女朋友,得容忍女友的撒嬌任性小脾氣,但考慮到自身形象或考慮到令人頭疼的后果,又有多少男生可以對著女朋友一吐愁思呢?有時候我想,那些有好朋友可以吐露心跡的男生真幸運,竟也因為此悟到“枕邊風”可以吹得如此順暢的些許緣由~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與其糾結對方為什么那么做,花費大量時間思考自己如何走出困局,不如從當下開始,從上段關系中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投身于“建設更好的自己”的偉大事業中。

當然,我也知道很多時候人就是“說服得了別人說服不了自己”,“道理都懂,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可以理解。那就緩一緩,放任自己的思想肆意奔流,給自己個deadline,那之后,就用行動迎接更好的自己!

Better me,Better you,Better Us。


后記:發之前詢問了三位當事人的意見。她們表示不會怪誰,也不會覺得對方不好,對方只是做出了他認為合適、更好的選擇。這或許就是自我成長的魅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