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去世三年半。不知道為什么,特別的想寫一篇文章,來記錄一下那些往事。
四五歲之前,爸爸媽媽工作特別忙,所以一直都是和奶奶一塊生活,三四歲的記憶太久遠,什么都記不得,只有幾張照片依稀能表示曾經在鄉下的生活。
小學,回到了爸爸媽媽工作的鎮上。
我上學。
他們上班。
我放學。
他們下班。
日復一日。
即使是周末,也是我一個人呆在家,就是這樣的生活,以致現在的我特別的獨立,也特別的孤獨。
上學之后關于奶奶記憶,便是媽媽和奶奶吵架的場景。
那時候,我特別的不喜歡回老家,覺得老家沒有什么值得留戀的地方,即便是爺爺和奶奶。
爺爺奶奶不喜歡我們一家,也不喜歡大伯一家,以至于到現在我們家和大伯家特別特別的親近,逢年過節都是兩家一塊的,或許這就是同病相憐吧。
但爺爺奶奶他們特別喜歡他們最小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叔,對小叔一家是出奇的好,好到把一切都留給了小叔一家,現在小叔家的兩個女孩,一個初中,一個幼兒園,還是和爺爺生活在一塊,而小叔小嬸兩個人一年到頭就回來一兩次,而我和大伯家的哥哥在小時候,奶奶能去看我們已經謝天謝地了。
所以那一段時間每一次回老家總有種被嫌棄的錯覺,或許這并不是錯覺,應該是真真實實的感受,總的來說初中之前我對于爺爺奶奶他們毫無親近之感。
還有我小時候,媽媽和小嬸會吵架,而且特別兇,甚至已經動手了,當時年齡太小,一個勁的沖上去幫媽媽打小嬸,結果被一腳踹飛。以至于現在,我對小叔一家都毫無感覺,只能說算是有血緣關系的熟悉的陌生人。不過我對兩個妹妹蠻好的,畢竟她們倆是我的妹妹。
記憶再往后翻,那年我應該是初二或者初三,奶奶騎三輪車跌倒了,手臂骨折,腦袋也縫了六七針,那一段時間,奶奶住院,這個時候就是作為子女盡心的時候了,雖然說媽媽和奶奶關系不太好,但那段時間,媽媽對奶奶的照顧特別細心,并沒有因為關系不好而對奶奶置之不理,或許因為這件事,奶奶對我們家就慢慢的好起來了,有什么事都會想著我們,逢年過節的時候能送一只雞,平時也偶爾能夠吃到奶奶養的雞下的雞蛋,而我們逢年過節也能回去看望他們。媽媽和我說我們作為子女的又不圖老人的錢,只希望他們去世的時候不留遺憾。
再后來,記憶到了13年的清明節前兩個星期,那是一個周末,我媽叫我回去看看爺爺奶奶,或許是好久沒去看望他們,心理上過不去,又或者是天意。
一個人乘著車到了老家,特別無聊的一天,天色有點晚了,便準備回家,奶奶讓我別回去,讓我多呆一天。可是,在老家特別沒有歸屬感,便不愿意留在這兒。奶奶看我執意要走,便拿了個大布袋,裝了好多雞蛋給我,我嫌多怕碰壞了不好拿,便要放回去一點,奶奶說這是自家雞下的蛋,比超市的雞蛋好,讓我全部給帶走,就因為這個,我還顯得特別不耐煩。
后來奶奶又陪我一塊到不遠處的公交站臺等車,期間和她聊了學習生活,囑咐我好好學習,然后上大學再找一個女朋友帶回來給她看看,我笑著答應說等大學帶個女朋友回來給您看。
等了接近二十分鐘,公交車才來,上車,揮揮手說了聲再見,公交車開了一兩百米,我頭伸出窗外,發現奶奶還沒離開,依舊站在那里看著公交車遠去,轉過頭,心里酸酸的,揉了揉眼睛,發現流淚了。
13年清明節的假期,班主任告訴我,說我爸給他打電話讓我放學直接回老家,心里莫名的不安,惴惴不安的坐車到了老家,下車,村口的電線桿上貼了白紙,上面寫著陳宅治喪。
不知道為什么,一陣心悸,到了家門口,花圈,白紙,一切一切顯示著我的親人去世了。進屋,奶奶一身壽衣,面容安詳,躺在堂屋的門板上,那時候,腦袋里便浮現出兩個星期之前奶奶送我上車的那一幕。
那一眼
成了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