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內向性格競爭力》很是喜歡這本書,非常喜歡書中作者借用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的這句話:去享受無聊和焦慮之間的每一刻,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會在你的行動中迎刃而解 。
從去年12月份開始喜歡“行動派”這三個字,很喜歡行動派創始人琦琦的故事。永遠不要說自己不會,行動是最好的老師,然后我便開始了用行動解決了很多工作、生活中的問題。讓我更加堅信:行動是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我經常會把自己看完的書分享到朋友圈,還會分享自己在書中喜歡的句子、段落。上周末我把自己看完的兩本書發到朋友圈,我的初中閨蜜問我:你一個星期看多少本書,你教教我啊。我的回復是:行動,就這么簡單。
我的媽媽是一個很嚴格的人,說實話我一直都不太欣賞我媽媽那股拼勁,但是大三那年,當我看到我家三層半的樓房樹立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的眼眶都是淚水,由衷地感嘆我爸爸媽媽真是行動力太強了!
我一直都不相信我家能那么快的起樓房了,因為我家有8個孩子,要吃穿還要上學,能起樓房那一定是猴年馬月才能辦到的事情。但是因為爸爸媽媽都是行動力超強的人,他們養育了那么多兒女還要供上學,還能起了樓房,家里的地很少,這在農村通過干農活做到這樣也是沒誰了。
這座房子顛覆我一直以來對爸爸媽媽的不理解。不理解他們的拼命,不理解他們的起早貪黑,不理解他們對我們那么嚴格,對自己那么狠。但是這座房子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也相信行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總想著人生為何要那么拼命,但是在農村唯有拼命你才能熬出頭。就拿我們村來說,我記得五年前我回家過年的時候村子里只有幾棟樓房,但是今年回去,我看到村子里全都是新樓房,后來聽我媽媽說整個村子只有兩家沒有建起樓房了。
我們村子里的人行動力很強,特別的拼命,我聽我遠嫁去湖南的二姐說,二姐夫家那邊的人很懶,每年只種一季節的糧食,然后也很少去給地里除草。不像我們這個村子那么拼命,田地都要種兩季度的,還經常去地里給農作物除草,而當時我也覺得二姐夫家那邊的人是會生活。
但是現在我卻不這么認為了,我覺得我們這個村子才是會生活的人,他們努力、上進、行動力強,才讓這個村子僅在五年的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我的爸爸媽媽是整個村子最勤快,行動力最強的一對夫妻。從小受父母的影響,我也是能擼起袖子干很多活兒,也是閑不下來的人。
中學時代,我可以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去菜園摘菜,然后燒水、煮飯、洗澡、洗衣服,走路帶風的女子,那時候我就是想趕緊把事情做完,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很感謝當年養成的習慣,現在我也能在同一時間內去做很多雜事,然后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我經常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里發什么時候才能改變自己目前這種苦逼的狀態,工作的時候需要用到英語可是自己的英語都已經還給初中老師了,看到別人又可以去旅行了自己還是這慫樣真實羨慕啊等等這些言論。
你有這些閑工夫去羨慕別人,為何不行動起來,英語不好那就去學啊,別人可以去旅行,你也可以去啊,就算是在書的海洋中旅行都是很享受的旅行或是就去一個附近的城市游玩一下換個地方呼吸一下另一個城市的空氣也是一種旅行啊。
你總是羨慕別人工資比你高,可是你知道別人付出了多少行動力嗎?你佩服別人一個月能看那么多本書,你自己不能一下子達到別人的一個月的閱讀量,那你有試著開始去看書了嗎?你羨慕被人的好身材,你有知道別人在堅持鍛煉身體嗎?你羨慕別人一年到頭都不生病健健康康的,你有好好愛自己,好好鍛煉身體嗎?
如果你都只是活在羨慕別人的世界里,而沒有行動起來,你所有的焦慮與無聊永遠都不會離你而去。還是那句話:行動是最有的效解決問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