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恩佳音
我閨蜜的兒子蕭然剛升入初中時,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無法適應集體宿舍。
宿舍里,有人天天鼾聲雷動;有人總是不緊不慢地洗漱;有人習慣熄燈后吃東西,窸窸窣窣的聲音像一只小老鼠;有人半夜上廁所;有人晚上說夢話,有人晚上磨牙......
這些對于蕭然來說都是一種折磨,一點動靜就能把他驚醒,醒后的呼嚕聲讓他再也無法入眠。住校兩個月后,他對媽媽說想走讀,可是媽媽卻覺得是他太嬌氣,別的孩子都能適應集體宿舍,為什么只有他不行?
媽媽當時給他寫過很多封信,耐心安慰他:男孩子應該堅強,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不能總想著逃避;改變自己可以,改變別人很難;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不可能讓環境適應你;別的孩子可以,我相信我的兒子也能行......
他按照媽媽的意思,努力嘗試著去適應,可是還是經常睡不著,情緒低落,學習成績直線下滑,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勸導,宿管老師幫他調了宿舍,媽媽每周中去看他一次,爸爸給他做思想工作,可是都收效甚微。
班主任帶他找到學校心里咨詢室找心理老師咨詢,老師沒有說話,先讓他隨便畫一下自己。
他很快畫出來一個帶著笑臉的小男孩:右手托舉著籃球,左手叉腰,右腳下還踩著一個足球。
心理老師說:“你非常喜歡球類運動,陽光開朗,都挺好,但是你沒有畫自己的耳朵,說明你不想聽。是不是現在受到了噪音的困擾?是不是在學校睡不好覺?”
他點點頭,把自己不適應住宿的情況給老師講了一遍。
老師聽完笑了笑說:“有很多孩子不適應集體宿舍,這很正常。有些家長在學校旁邊租房子陪讀,不就是因為怕孩子在學校睡不好嗎?”
“我媽說的我的獨立能力太差,適應能力不強?!?/p>
“這和獨立性沒有太大關系,你媽說得不對。你只是對噪音特別敏感,其他沒有什么問題,只要睡在安靜的地方,很快就調整過來了。等你上了大學,學習壓力小一些,就沒有這些問題了。”老師一邊笑著搖頭,一邊示意他“可以走了”。
家長聽從老師們的建議,為孩子辦理了走讀手續。他回家住以后,情緒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最近讀完心理學家泰德.澤夫的《修復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則》,我才豁然明白:蕭然屬于“高敏感”人士!他為什么會對噪音這么敏感,以及應對敏感的解決辦法,我都從這本書里找到了答案。
那么,什么樣的人屬于高敏感人士呢?
有些人通常會對疼痛、噪音、強烈的氣味等格外敏感,或者對明亮的燈光,以及生活中的變化感到不舒服,但他們無法屏蔽這些外界刺激,很容易因為聲音、人群、壓力的影響感到焦慮,如果過度刺激會直接影響睡眠質量,這類人就稱為“高敏感人士”。
高敏感人士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有些人無法忍受噪音,卻對氣味不是很敏感;有些人能夠屏蔽噪音,卻對光線很敏感,這都很正常,并不能說明這個人有什么問題。
全世界總人口中有15%—20%屬于高敏感人士。
我們也許就是高敏感人士中的一員,也許很少關注到這些情緒,也許不了解什么是“高敏感”,也許沒有一直受到某種刺激,也許刺激沒有達到讓我們不舒服的程度,所以不舒服的情緒過去之后,我們多半就忽略了。
如果鄰居家的音樂開很大聲音,讓你心里煩躁;如果強烈刺激的氣味,讓你反胃;如果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讓你感到壓抑......那就說明你也屬于高敏感人士。
高敏感人士和非敏感人士相比,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去適應,相對來說也會有點辛苦,但高敏感人士也有自己的優點。
那么,高敏感人士有哪些優點呢?
高敏感這些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能夠感知細微之處,因此更容易受周圍刺激的影響。
這種特質給他們帶來挑戰,但同時也帶來很多好處:擁有敏感的味蕾,可以成為美食家;擁有敏銳的嗅覺,可以更好地享受自然界的芬芳;擁有敏感的觸覺,很容易感覺到身上爬著的蟲子......
高敏感人士一般也有一顆敏感的心靈,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很輕易就感覺到大自然中的美好,經常關注動物的人道待遇,更友善、更具有同情心和理解力,更適合投身于咨詢、教育、醫療等領域。
高敏感人士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呢?
高敏感人士最重要的是要接受自己的敏感特質,不要默默忍受不適合自己的環境,不要強迫自己去模仿非高敏感人士的行為。
刺激太多會導致焦慮,刺激太少又會感到無聊,高敏感人士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高敏感人士完全可以對自己不喜歡的刺激活動說“不”,如果可以從事繪畫、寫作、閱讀這些能讓身心放松的活動最好。
少數高敏感人士長時間生活在多數非高敏感人士中間,很容易形成負面的自我認知。就像蕭然的媽媽,把兒子不適應集體宿舍的原因,完全歸咎到孩子身上,讓他產生一種我和別人不同的認知。
遇到不適合自己的環境,他們總覺得是自己過于敏感導致的,下意識地認為自己活該難受,久而久之,這種錯誤的認知就會內在化,從而導致自我認知極低,認為痛苦是自找的。
所以,高敏感人士需要循序漸進地改變自己的生活和認知習慣,用能帶來滿足感、提高自我認知的活動代替原來不適合自己的習慣,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體系,追求內心的平和,遠離會強化負面習慣的環境,努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高敏感人士如何控制自己對環境的反應呢?
第一:創造自己的舒適區,讓大腦平靜下來
高敏感人士雖然不能過完全脫離社會生活,但可以創建屬于自己的小環境,將外部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將自己的根基扎進寧靜的土壤里,屏蔽掉外面的狂風暴雨。
冥想和放松練習是幫助高敏感人士集中注意力、放松心情的理想選擇,泡澡、祈禱、寫作或者反思都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
第二: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壓,勇敢說“不”
高敏感人士一般對自己的要求都比較高,多數人的性格一絲不茍、不愿意犯錯,這些性格特質無形中就會給自己帶來壓力,對待工作的態度導致自己精神緊張。
所以,高敏感人士要學會坦然接受現狀,不要用“事事務必完美”來要求自己。
第三:盡量遠離敏感源,釋放一天的疲憊
高敏感人士盡量不要觀看激發憤怒情緒或者恐懼情緒的影片,盡量遠離嘈雜的環境,主動減少外界的刺激,遠離敏感源,睡覺前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帶上耳塞或者耳機聽放松的音樂,安靜地讀書或者冥想,盡量釋放掉一天的疲憊,進入寧靜平和的狀態。
高敏感人士如何擁有一個相對輕松的生活?
第一:正視失眠
高敏感人士想屏蔽掉一切外界刺激是不可能的,但對噪聲特別敏感的人,經歷刺激以后很難平靜下來,一夜睡個好覺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高敏感人士不要刻意在于自己到底睡了幾個小時,也不要非在意開始休息的時間,可以嘗試進行反向思維。
想遮掩這些嘈雜的聲音,高敏感人士可以嘗試以下方法:播放柔和的背景音樂,讓自己的身心平靜;多喝具有鎮靜作用的草藥茶;晚上8點以后,放下白天的事務,不看鐘表,打破睡眠障礙;戴眼罩、用舒適的耳塞;堅持鍛煉,緩解焦慮的情緒。
第二:高敏感人士盡量避免負面情緒
高敏感人士,有時會對他人的負面情緒和不友好行為反應過度,很容易因為別人的“不敏感”或者冷漠而生氣,可是非敏感人士可能都不知道他們在生氣。
所以作為一個高敏感人士,自己首先要解放自己,避免產生負面情緒。
第三: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盡量減少工作壓力
對高敏感人士來說,多數不愿意在老板的壓力下工作,所以自謀職業是很好的選擇。這樣,他們可以自己控制時間、刺激、工作環境,以及和什么樣的人打交道等。
寫在最后:
認真讀完這本書,我忽然感覺自己也有點高敏感:喜歡安靜,特別不喜歡人聲嘈雜的地方;工作壓力大時,會心煩氣躁,甚至感覺氣短;某件不順心的事情,會一直放在心上,不會很快“遺忘”......
也許我們每個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敏感,可能平時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簡單地視為心情不好。即使我們真的是一名高敏感人士,也不必過于擔心。
高敏感人士首先正視自己的敏感特質,盡量改善外在環境,減少或隔絕外部環境的過度刺激,尋找安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調整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內心的安寧與平靜。
本書的作者泰德.澤夫身為高敏感人士和心理治療師,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多年的臨床治療經驗,針對高敏感人士經常遇到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這本書絕對是心靈敏感者自我療愈的福音,如果您感覺自己就是一名高敏感人士,最好可以讀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