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憑經驗和直覺就能判斷“需要”的含義,也就是說,當我們吃飯,那是因為我們需要吃飯,當我們喝水,那是因為渴了,機體需要水,當我們每幾秒呼吸一次,那是因為需要氧氣。當我們渴望愛,或者說渴望性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僅僅是機體的本能?
性,如果剔除社會化,會很簡單,就是我想,然后我為此去尋找,這就是你的動機。
如果加入社會化的因素,性就不只是生理需要,它還是一種情感的需要,沒有人會認為,跟一個異性只是因為性才成為夫妻,畢竟有除性之外因素,性格、體格、收入都是重要因素,這也側面說明,性只是廣義上的生理需要,它對于個體不是必須的。
我們憑經驗就能判斷,生理需要只指機體內部所需,并且沒有滿足會死。
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必需的物品是食物、水、空氣,但對于病人,藥物也是必需品。我們把病人稱為特殊狀態下的人,那么對于生理需要的定義,是不會改變的,生理需要的本質是維護機體的正常運轉,當我們生病了,藥物和食物一樣成為生理所需,這實際上是要素的增加,而不是定義的擴展。我們也聽說過異食癥,對于他們而言,某些含有特殊微量元素的土壤跟食物同等重要。極端的例子,有極少數人會對空氣有很強選擇,在空氣質量極好的森林地帶才能生存,他們為此會放棄很多,事業、家庭等需要都不是第一選擇。憑經驗判斷,我們大多數人會為了健康而放棄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也說明維護機體的正常運轉是人的第一需要,我們的行為的動機也來源于滿足這個需要。
所以,需要主義不同于馬斯洛的對于生理需要的定義,馬斯洛的需要的五個層次論只說明了現象或者手段,也只能解釋正常人的動機,需要主義認為,生理需要的核心定義是維護機體的正常運轉。無論是對食物的渴求,還是對藥物的渴求,都是手段。
我們大多數人的需要,構成了人類社會的主流,從而也構成了歷史發展的主流。
為此,我要闡明的是,從個體來說,滿足他自身的生理需要是他一生的發展主線,個體的喜怒哀樂都因此而生,需要是難于滿足的,這實際上意味著為此而做些什么,怎樣做的問題,為什么有些人容易滿足自己所需,有些人較難?人類把前者稱為成功人士或者說有能力的人,把后者稱為失敗者或者沒有能力的人。
我們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對于目的我們是清楚的,但為此而行動是有差異的,因機體的差異導致的挫敗感我們稱之為機體差異,因社會關系差異導致的我們稱之為社會差異。步入文明社會,特別是今天這個時代,機體差異不是主流,社會差異已經主導了我們的能力,其社會化的符號叫做“收入”。收入是什么?它是購買食物的能力值,當然,今天的收入還有更多的功能,它也是社會地位購買力,甚至是愛與被愛的購買力。
我們大多數人憑一般的中學知識就可以理解,人類史其實就是一部滿足需要的發展史,現在人的能力提高了,食物只是一個初級階段,也是較容易滿足的,甚至已經不是我們主要考慮的因素,對于世界上中產以上人群而言,生理需要不再是構成他們威脅的第一因素,現在的煩惱更多的體現在情感、自尊、自我實現的需要。
我們知道,需要的層次越高,越需要更大的交易價格,所以到了頂端,都是昂貴的消費品,不是每個人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可以說,憑我們的經驗判斷,大多數人都不是做著自己喜歡做的工作,這說明,社會和人的能力還沒有提高到足以人人實現對自我價值滿足的能力。
最高的需要是做自己,而不是做明星和有錢人,做自己才是最高的需要,有些人喜歡做作家,有些人喜歡做游戲玩家,有些人喜歡做企業家,這都說明,自我實現是有個體差異的。
我們必須看到,脫離他人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目前我們探討的一切需要層次,都是社會化的,離開大多數人構成的群體以及為此產生的規則,是不現實的,如果你愿意很猴子一起生活,那么你的需要是猴子群體的需要,它們當然更容易滿足,它們的需要更簡單,層次也低,生理需要占據了它們的全部精力。
我們所說的需要,也分為個體與群體的需要。在個體層面,我們會看到目的是直接的,行為也很直接,你渴了喝水就是。但是,群體會為了大多數人的需要而設定規則,比如,不能為了滿足你自己的需要而去偷、搶、騙,我們憑經驗就能判斷,把群體作為一個研究對象,會發現需要的滿足有社會化的力量主導,你渴望性,但要別人愿意,其實就是等價交換。
為此,我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本質關系是各種需要的交易,交易品可以是食物等具體的物品,也可以是情感、社會地位、人格等無形物。我們悲觀一點說,任何美好的婚姻恰恰是最為公平的交易,任何幸福的家庭,恰恰是最有序的交易市場,我們也可以樂觀的來看待交易,愿意有一個異性跟你做交易不是恰恰說明你是有價值的嗎?愿意把我們生下來的父母,不是恰恰要感謝他們覺得我們是有價值的嗎?
憑經驗,我們大多數人的煩惱分為兩種,一是沒有一個好的交易市場,個體所需難于變現,二是自身估價不準,并且是錯誤的估價。
比如一個特別有才華的畫家并沒有賣出去他的作品,這個時候他是通過作品來實現以下諸多需要的,生理的、人格的、愛的,梵高或許是一個例子,這說明當時沒有形成對他有利的交易市場;自身估價有問題的例子那就太多了,我們大多數人得煩惱來源于此,婚戀市場有太多這樣的例子,為什么我們要做灰姑娘的美夢?這似乎是我們的集體失常。
最后,我要補充一點,需要主義關于生理需要的定義是準確的,我們要結合個體和群體來對定義進行理解,下一講,我要談到安全需要,這一概念本身不是我的發現,馬斯洛把安全需要認定為第二個層次的需要,我認為,安全需要的本質是對機體的維護,生理需要是從內部維護,安全需要是從外部維護。其本質,自然是維護機體的正常運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對機體的意義重大,我們會發現,所謂安全需要是人的動機是從外部環境而言,如果我們看到戰爭是如何發起的,大概會因此對馬斯洛理論嗤之以鼻,有些人會把死亡威脅當做他的第一動機,這個時候,社會化的群體性需要就是最為強大的動機。我們不可能用簡短篇幅就能說透戰爭的本質,但我想說的是,大多數人的需要直接推動了戰爭,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