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中國有個含義豐富的詞語是“面子”,經常說,別人搞不定的某個糾紛,某人出面就息事寧人了,面子大;一般人請不來的某明星,某人一個電話他就來了,面子真大;甚至,我女兒在家為某事大哭大鬧,她媽媽怎么說也管不住,我一回來,兩句話她就停了!我的面子更大……這樣的關于面子的例子數不勝數、比比皆是!今天呢,我們不細究詞語,而是從家庭教育的一個方面來看,怎么做我們在孩子面前更有面子!
? ? ? ? 這里就需要引進“情感銀行賬戶”這個概念了。就像我們知道銀行賬戶就是把錢存進去作為儲蓄,以備不時之需一樣,情感賬戶里儲蓄的是人際關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與人相處時的那份安全感。能夠增加情感賬戶存款的是禮貌、誠實、仁慈與信用,這使別人對我更加信賴,表示能發揮相當的作用,甚至犯了錯也可用這筆儲蓄來彌補,有了信賴,即使不善言辭也不致得罪人,因為對方不會誤解你的用意,所以信賴可以帶來輕松直接有效的溝通。
? ? ? ? 反之,粗魯、輕蔑、失信等等會降低情感賬戶的余額,到最后甚至透支,我們和家人的關系也就報警了,這就仿佛家庭里到處都彌漫著緊張的空氣,家庭成員之間說話都需要思前想后、捉摸不定。如果沒有追加的儲蓄來維持較高的信用度,家庭關系就會惡化,好一點的同床異夢,勉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惡劣一點的則惡言相向,大打出手,甚至夫妻勞燕分飛,越是持久的關系也需要不斷的儲蓄。由于彼此都有所期待,原有的信賴很容易枯竭,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偶爾與老同學相遇,即使多年未見也能立刻重回往日的友誼,毫無生疏之感,那是因為過去積累的感情仍在,但經常接觸的人就必須時時投資。
? ? ? ? 這種情形在青春期子女身上尤為明顯,如果親子談話的內容不外乎“該打掃房間了”、“把衣服穿好”、“用功讀書啊”、“少玩手機”、“別忘了倒垃圾”等等,那么情感賬戶很快就會透支,于是當兒子面臨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他不會敞開心扉接受你的建議,因為你在他那里的信用度太低,你們之間的交流是封閉的,機械的,盡管你睿智而又博學,可以助他一臂之力,但是就因為你已經透支了,他聽不進去你的建議,豈不是沒用!設想一下如果你開始存錢到你倆的情感賬戶里,結果會怎樣呢?對他好一點的機會其實很多,比如說看到他對某個明星感興趣,就買一本相關的雜志帶回家給他;或者在他做事的時候走過去,問問他是否需要幫助;還可以帶他出去看電影或吃頓大餐;又或許最重要最有效的投入,只是聽他說說話,不要插入你的判斷,不要老是說教,只是單純的聆聽和理解他,讓他知道你在乎他并且尊重他,他未必會馬上作出回應,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存款就會增加,赤字會越來越少!兩人的關系就會越來越融洽。
? ? ? 牢記一點,速戰速決是不切實際的,建立和維護關系都需要時間,如果因為他反應冷淡或者不以為然就不耐煩起來。那就前功盡棄了。當然,保持耐心很難,不但需要積極的態度。還要不斷的在影響圈做事,循序漸進,建立并維持人際關系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行為,特別是我們身邊最重要的人。
? ? ? 懂得情感賬戶這個概念,懂得時不時的去存款而不是取錢,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積極主動的表現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