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花間,指代春天,交代時間和背景,花間更顯出春天的生發之氣,花團錦簇,春意盎然,畫面生動具體。此時,三五好友聚飲吟唱,該是文人騷客的雅事。詩人身邊卻沒有一個親友,獨自一人獨斟獨飲。一人置身花間,更顯空曠、孤獨。花鬧而人孤,反差強烈,突顯寂寞之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詩人不甘寂寞,舉杯、抬頭邀請空中的明月共飲一杯,畫面定格:舉杯的詩人、空中的明月、身后的背影組成一副圖畫,冷清、凄涼。這是一種襯托的手法,畫面的主角還應該是詩人自己。
詩人之所以舉杯,一則寂寞難耐,一則已經微醺,故有朦朦朧朧,三人共飲的幻境。詩人面對月亮,應該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有人說,對影乃指月下人影、杯中人影,也不無道理。我大膽地想象,月色朦朧之下,詩人醉眼迷離,看見有兩個人影也不足為奇。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從此句看,詩人心中的三人,應該包括月亮。
既,某一過程之后的結果。詩人傻傻地請明月一起舉杯共飲,但結果是,月亮還是靜靜地、冷冷地掛在空中,她并不能理解共飲言歡,所以一個“既”字,突出了詩人的情緒變化,由期望而失望。
月既不能共情,詩人低頭環顧四周,只有影子隨著自己團團轉動,哪里找得到共飲之人?徒,獨也,不是徒然之義,影徒即徒影,只有影子。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詩人從半醉中清醒過來,于是自我安慰道,有一輪明月和自己的影子陪伴自己飲酒亦不失雅致,不要虛度了這春光,趁著春意,該當盡情暢飲。將,攜也。月亮攜手影子一起為自己作伴,不失為一個生動的場景。明明是解酒澆愁,卻要說及時行樂。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詩人就這樣一杯一杯地獨斟獨飲,不覺就醉了。陶淵明說:“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醉后放歌,步態踉蹌,月徘徊、影凌亂,實是詩人自己身形搖擺,舞步凌亂。徘徊、零亂,詩人賦予明月和影子以心無所主的失落情緒,其實說的是自己。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清醒的時候,還可以制造與月與影一起交游歡飲的場面,等到喝醉了,月亮消失了,影子也消失了,詩人還是孤孤單單一人,可有人拿一塊熱毛巾,可有人沏一杯濃茶,可有人相攜扶上榻?所謂交歡,卻是同徘徊、同零亂。
也許,詩人憶起了過去與親朋歡聚的場景了。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月、影終究無情物,不解飲,各分散,但詩人卻又無限的情感無處傾訴,于是邀月舉杯、對影共飲,表面的無情之游,正是深情之游,以月影的無情反襯詩人的深情。永結,一方面說,詩人孤獨之情難以遣懷,無奈寓月影為親友,另一方面,說明詩人今后還要無數次的如此邀月舉杯、對影共飲,詩人情緒低落至此。
月亮又何嘗不是遠方的親朋好友呢?月雖無情,卻寄托著詩人對千里共明月的親友的深深思念,此種心情永遠留在詩人的心中。
“相期邈云漢”,悲觀失望中有頑強的豁達,這是太白的性情。如此,全詩從壓抑、強顏的氣氛中,有了昂揚的氣息。
? ? ? ? ? 月下獨酌
? ? ? ? ? ?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