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瀉的原因
1.季節性腹瀉
秋冬季節腹瀉主要是因為輪狀病毒,10-12月高發,6-12月齡受到輪狀病毒感染的幾率最大;春夏腹瀉主要是一些其它的細菌、寄生蟲感染。
大腸桿菌是條件致病菌,一定條件下會致病。
2.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發生的原因是小腸內乳糖酶少,乳糖消化不了,未消化的乳糖直接進入大腸,使大腸內滲透壓升高,身體內的水分都跑到大腸去了,導致糞便中的水分增多,發生腹瀉。
(1)原發性乳糖不耐受
從出生就開始的腹瀉。
母乳寶寶往往大便偏稀,很多時候有奶瓣,水乎乎的,但如果寶寶生長發育正常、精神狀態好,那就不是腹瀉;如果寶寶大便一直非常稀、水一樣、有泡沫、酸臭味很濃,寶寶有肚子脹、肚子痛的現象,身高體重增長不理想,那么高度懷疑有乳糖不耐受,需要帶寶寶去做一下檢查。
如果確診乳糖不耐受,正常的奶粉和母乳就不能吃了,要吃無乳糖的奶粉或者吃奶之前服用一些乳糖酶。
(2)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剛開始由其他原因引發乳糖不耐受,但腹瀉一直不痊愈,繼發引起乳糖酶缺失。繼發性的乳糖不耐受大約占60%。
3.過敏
食物外包裝會注明致敏成分提示。
寶寶過敏很多時候是因為消化能力太差,沒能把食物消化成合適大小的顆粒,引發免疫系統應答引發過敏。
水解奶粉和氨基酸奶粉的原理就是如此,先替寶寶消化一下,把容易過敏的牛奶蛋白質拆開,水解奶粉是先拆一半;氨基酸奶粉是全部水解,拆成了最小的單位,跳過了寶寶自己消化的過程,就不容易過敏。
4.消化不良
日常定義就是吃多了不消化不舒服,類似于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酸臭味比較大。
葷的食物吃多了容易不消化。有時候零食吃多了營養不均衡、甜食吃多了使滲透壓升高,也容易腹瀉。
5.抗生素
抗生素只能殺滅細菌,對病毒并沒有作用。
抗生素往往分不清細菌是有益菌還是有害菌,在體內沒有有害菌的時候會殺滅有益菌。如果是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不只無益,還會幫倒忙。
吃過抗生素之后孩子的腸道菌群會更加混亂,給病毒創造了更大的復制機會,加重腹瀉。
不是由細菌引起的腹瀉亂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頭孢并不能治療沙門氏菌,有70%的耐藥性。
要對癥下藥。
二、日常腹瀉預防
病從口入,要預防腹瀉,就要注意入口的食物的安全性,平時做到勤洗手,食物要吃新鮮安全的,處理過程盡量保持干凈衛生。
1.雞蛋
(1)購買
雞蛋要買新鮮的。
(2)儲存
用濕布清潔一下,裝入蛋盒,避免污染其他食物或者被其他食物污染。
(3)食用
烹調的時候先清洗一下雞蛋表面,不要直接對著碗或者鍋磕蛋,以免蛋殼掉入鍋中污染食物。打完蛋殼洗干凈手再去做別的食物。
2.肉類
(1)購買
肉類水產新鮮是重中之重。不新鮮的肉會呈暗紅色,用手摸濕噠噠、黏糊糊的,聞起來有腥臭的味道;腐壞的魚的眼球凹陷,魚鱗掉下來,魚鰓暗紅色,聞起來也有一股腐臭的味道。
千萬不能圖便宜買不新鮮的,細菌作用下腐壞的食物吃了以后會帶來健康問題。
(2)儲存
生魚生肉當頓吃不完應該放到冰箱里去保存,減少開關冰箱的次數,保持里面比較穩定的溫度。
禽畜肉冷藏1-3天,冷凍可以保存3個月。水產品-1攝氏度可以保存5-15天,-25度可以凍半年以上。
為保持食物的風味,采取“速凍、緩融”的方式。冷凍的食物先放到冷藏室,部分解凍后再拿出來烹調口感更好。
(3)烹調
給孩子吃的話,最健康的方式就是蒸和煮。煎炸烤都容易產生致癌物,而且營養損失多。
給孩子烹調不能追求口感的柔嫩,要充分做熟再給孩子吃。
砧板生熟要分離。
3.奶
(1)鮮奶
從牛或者羊身上擠下來直接喝,衛生難以保證。剛擠出來的奶是無菌的,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快就污染微生物了,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寶寶腹瀉甚至中毒。
即使是煮沸也不能降低腹瀉風險,由于奶沸點低,沸騰翻滾的時候并沒有達到100攝氏度,不足以殺滅細菌。
要選擇超市賣的常溫奶或者嚴格冷藏環境下的巴氏奶,即使喝了從牛身上擠出來沒經過處理的奶沒有發生問題,也不代表以后就不會有問題;別人家的孩子喝了沒問題,自己家的喝了也不一定沒問題,這是個概率問題。盡量不把孩子暴露在風險之下,給孩子選擇安全的食品。
(2)母乳
瓶喂,吸奶前要徹底清潔吸奶器,洗干凈手,擠出來的奶藥儲存在干凈的容器里。
常溫下母乳可以放置3-4小時,冷藏3-4天,冷凍6個月。
凍奶解凍的時候先拿到冷藏室解凍,或者溫水解凍,不要用微波爐解凍。解凍一次要24小時之內喝完,喝過一次的奶最多只留到下一頓,解凍后的奶不能再冷凍。
(3)配方奶
正規渠道購買,不建議代購。分裝或者爆罐的不能吃。沖泡的時候注意衛生問題。
4.其他注意事項
夏天的食物吃剩下的一定要放到冰箱冷藏保存,室溫下放置了一段時間的吃過的東西不能再給寶寶吃了。冷藏的食物下一次吃之前徹底加熱。
不要給孩子吃不認識的蘑菇、野味,可能會導致中毒的情況發生。
一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吃蜂蜜,因為蜂蜜很容易收到肉毒桿菌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