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 ? ? ? ? ? ? ------ 學習力決勝未來
《論語》開篇第一句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 。人非生而知之,所以都應學習。
? ? ? ? 在當下競爭激蕩的時代,我們唯有不斷挑戰自我、勇于拚搏、加強學習、總結成功經驗、復盤失敗教訓、向師長學習、向同事學習、向新人學習、向客戶學習、向競爭對手學習,才能乘風破浪、不斷前行、傲立潮頭!
? ? ? ? 學習力是由三個要素組成的。這三個要素分別是學習的動力、學習的毅力和學習的能力。學習的動力體現了學習的目標;學習的毅力反映了學習者的意志;學習的能力則來源于學習者掌握的知識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 ? ? ? 一個人、一個組織是否有很強的學習力,完全取決于這個人、這個組織是否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堅強的意志和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大量的實踐經驗。
? ? ? ? 當你有了努力的目標,你只是具備了“應學”的動力;當你具備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你僅僅具有了“能學”的力量;而當你學習的意志很堅定的時候,你不過是有了“能學”的可能性。只有將三者合而為一,將三者集于一身,你才真正地擁有學習力。
知識助推成長,學習成就卓越。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企業的市場競爭實質上是產品的競爭,產品的競爭其實就是技術的競爭,而技術的競爭一定會歸結到人才的競爭上。所以,我們從前總是將企業的競爭最終歸結到人才的競爭上。但是,最新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告訴我們,企業的競爭最終一定是學習力的競爭。學習力決勝未來!因為,人才是有時間性的、保質期的。你只能保證自己今天是人才,卻無法保證明天的你依然是一個人才。今天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參加工作三年后,他在大學所學的知識已經有50%以上老化掉了。當今互聯網時代,知識老化的速度和世界變化的速度一樣,越來越快!大爭之世,熱血難涼。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因而,為了使你成為永葆江湖地位的武林高手,一定要不斷精進、持續修煉;為了在明天依然是一個貨真價實、永遠保鮮的人才,一定要有學習力作為你的堅強后盾與動力源泉。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每一個人才背后,一定要有很強的學習力做為支撐。如果你的學習力每況愈下,那你很可能從一個“人財”變成“人材”甚或“人裁”。人才其實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永恒的。它需要不斷地通關、不斷地晉級,不斷地與時俱進,只有人才的學習力不斷地加強,不斷地提高,才能保證人才的新鮮活力與創造力,這樣的人才才是互聯網時代的與時俱進的人才,才是企業想要的真正意義上的有創造力帶來財富的人財!人才競爭的背后隱藏著學習力的競爭。對企業來說,已尤為重要。各級干部唯有努力營造學習型氛圍、打造學習型組織,只有這樣的組織才能使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居于不敗之地。企業要致力于提高整個企業組織的素質,各級干部要努力修煉成為學習型干部,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遠見卓識的企業管理者對員工重視的不應僅僅是文憑上的學歷,更重要的是關注他的學習與成長,培養員工具有足夠強的學習力。
西漢文學家劉向著的《師曠論學》中曾記載了一個師曠勸學的故事: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暮,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了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的道理。
? ? ? 假如將一個企業比作一棵大樹,學習力就是大樹的根,也就是企業的生命之根。這就是有名的樹根理論。樹根理論告訴我們,評價一個企業在本質上是否有競爭力,不是看這個企業取得了多少成果,而是要看這個企業有多強的學習力。這就像我們觀察一棵大樹的生長情況一樣,不能只看到大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的美好外表,因為無論有多么美的外表,如果大樹的根已經爛掉,那么眼前的這些繁華很快就會煙消云散。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難理解華為的任正非為什么總是喊:華為的冬天來了!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時刻惕勵、不忘群體奮斗才創造了華為一個又一個輝煌。這世界變化太快,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學會改變、學會圖強、學會創新……摩托羅拉、諾基亞這些昔日全球手機巨頭紛紛倒下,一個企業短暫的輝煌并不能說明其有足以制勝的競爭力。
? ? ? ? 我們要深知,培養人才是企業的宗旨之一,需要機制保障,需要從上至下、全員踐行。而不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學習力才是企業的生命之根,企業一定要花大氣力精心培植自己的根,讓自己的根越來越深厚、越來越堅強,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后可能遭遇的種種風浪中勇立潮頭、傲立不倒。
? ? ? ? 工作中學習,學習后工作。我們每個員工的學習也是這樣,只有擺正了學習態度,只有從內心真正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才可能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工作、勤奮學習,學以致用、用以致學。堅定二次創業的決心,才會在公司這個大平臺上實現雙贏獲得成功!
作者簡介:20年世界500強企業及多家上市公司高管歷練,主講中基層管理和人力資源系列課程。13715216636,29721838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