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二:一句表揚
幼兒園的暑假很漫長,大概有兩個月,在我開始實習兩個月后,9月1日,正式開學了。我們班從原來已經熟悉的13個小朋友,一下子變成25個小朋友,不僅工作量翻倍,而且一切又回到了原點,有了剛剛進班的感覺。
其中,最讓我感到頭痛的是,班里的小男孩數量急劇增長,五歲的小男孩正是活潑好動,閑不住的年紀,折騰一些也正常,這可苦了我這種沒有什么威信和經驗的新手老師了。
這些“熊孩子”中以一個叫郭榮軒的小盆友尤其讓我傷腦筋。起初時,對他不太了解,只覺得這孩子看著就聰敏,也有一點陽光小正太的感覺,好親啊。這種最初的錯覺使得我對他格外的喜歡,他也在我面前越來越放的開了。
他在我面前越來越肆無忌憚,越發的只希望我陪他做游戲,要是我不答應,他就哭鬧不知,好幾次還滿地打滾呢。而除此之外的一些活動他就不太不聽我的話。我及時和主班老師溝通,了解他的一些情況。原來,這孩子屬于那種給點風就下雨的那種,而且因為家里就這么一個小寶貝,可能有點嬌生慣養,寵溺無度了,幼兒園里的玩具,只要他喜歡,就必須放到他手里。哎,這下遇到難題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努力在尋找怎么才能有效的控制他這種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
直到有一天,我在上一節美術課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一個小朋友特別認真仔細的在給一副畫涂顏色。為了激勵其他的小朋友, 我拿起她的畫展示給所有的小朋友看, 這個時候郭榮軒顯得很著急,他雙手高高的舉著他的畫紙,急切的問我:“老師,那我的呢?我呢?那是我畫的好不好?”
我靈機一動,他原來這么喜歡被表揚,哈哈,終于找到一個可以制服他的方法了。
從那以后,我就留心仔細觀察著他。每當他有一個小小的正確的舉動時,我都及時的表揚他, 就算沒辦法在語言上表揚他, 我也會在他的眼神掃向我的時候給他豎起一個高高的大拇指。 每當這個時候,他總是表現的特別興奮。然后會在接下來的活動環節中表現得更出色。這樣就陷入了良性循環當中。他每次都想獲得我對他的贊賞,于是他就有動力表現的更好。
一段兒時間下來,他在行為上表現的越來越棒了,我對他的要求也不再和以前一樣。我我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表揚他了,我經常告訴他,“嗯,你做的不錯,但是你可以做的更好。”就這樣他漸漸的改掉了以前的一些壞毛病。
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有一次在室外活動的時候,我站在滑梯旁喊他“郭榮軒,把自己的玩具收好,我們要回教室了,過來排隊了。”旁邊一個曾經帶過他的一個老師說,“哎呀,這孩子可不聽話了。你得過去把他帶過來。”我自豪的說:“不會的,他很聽話”。我轉頭又對他喊:“快點兒哦!”只見他迅速的把小摩托車開到“倉庫”里,然后飛奔到我這里排隊。我自豪的看著那個老師,看吧。
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特點,我們所知道的教育方法, 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有的時候需要我們自己來創新, 自己去發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雖然可能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句話, 在我們平時學習中聽的最多的也是他,可是能真正把它踐行到實踐中的,真的很難。
【我這次的教育方法,采用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在平時的教育生活中,采用正強化的方式,給予他想要的贊揚,從而刺激了他一些好的行為的次數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