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倉的股民不知道何時低吸。
都說股民的臉與大盤息息相關:大盤一跌,臉就發青;大盤一漲,臉也紅潤。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大盤十分紅火,個股牛氣沖天,但仍有不少股民怨聲載道,叫苦連天,不是自責,就是埋怨。最典型的有“三恨”:
恨:踏不準節奏
即使在一輪大的牛市里,大盤也難免會出現震蕩、回調。此時,最好的操作是“不操作”———拿住股票不放。但總有部分股民期望收益最大化,與大盤“跳”起了“交誼舞”。然而,大盤的“舞步”總是捉摸不透。
不會賣———重倉的股民不知道何時高拋。大盤從去年10月觸底反彈至今年8月見高3478點,漲幅十分可觀。但在起漲階段,有的股民以為指數已高,拋出了寶貴的籌碼,早早地被趕了下來,以至于不得不在隨后的日子里以更高的成本買回拋出的籌碼,結果做了反差;在上漲后期,有的股民不知道何時高拋,在大盤漲了8個多月,指數翻了一倍還多時,仍奢望翻番后再翻番,未能及時“高拋”,錯失減倉良機,結果在指數大幅下挫中“嗆水”。
不會買———輕倉的股民不知道何時低吸。大盤一路上漲,有的股民一路踏空,但當漲到3000多點的時候卻忍不住買了不該買的股票;有些股民在七八月份大盤觸頂前后順利脫逃,有的還因此實現了“彎道超車”———投資收益由原來的落后大盤變成了超越大盤。但“彎道超車”后,當大盤再次“駛”入“直道”,欲二度發力時,卻未能搭上大盤再次起動的順風車———該買的沒有買,“彎道”超車后的優勢未能保持到最后,悔恨不已。
解“恨”方法:實踐表明,在股市投資,踏不準節奏是必然的,踏準才是偶然的。當看不準方向,踏不準節奏時,要么以靜制動不操作———踏不準就不踏;要么降低預期少奢望———哪怕“賺頭”少一點,只要有正差,就應及時高拋(買入后)或回補(賣出后)。
更多內容均在qq:1755349147 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