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邪不壓正》,感覺超級好看,姜文電影里的生命還是如此生猛、熱烈、果決和鮮活,充滿著男人味、女人味,以及情和義。
在電影里,李天然既受了中國傳統文化、功夫的教化,也接受了西方的培養和教育,但最難得的是他始終保持著本真,沒有被打磨成任何一種類型的人,一出場就是那樣颯爽、昂揚,遇到事情,卻也如任何一個年輕人一樣莽撞、氣盛、沖動、怯懦等等,在那些聰明人眼中,這何嘗不算是一種傻?但正是由于保留著這份“真“和“拙”,李天然才能一根筋似的堅守目標,才能在被懷疑、被點醒時,直面脆弱和內心,才能夠深深感染著所有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過,無論是在當時日本侵華、軍閥混戰的年代,還是在當下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幾人能做到李天然那般直率和灑脫,說不定這樣的作品和電影也是作者和導演內心的一種寄托和堅信,但正是因為確有這樣的存在,我們才能把人類身上寶貴的情義保留傳承下去,而這些才是人類靈魂真正閃光的地方。
當愛恨從天降,我們該怎么辦?電影告訴我們,要如李天然的名字隱喻得一般,用自我天然的力量去化解。正如偶遇里的歌詞里唱的那樣,“相愛無痕跡,相忘得無憂無慮;傷害無痕跡,痛苦得無憂無慮。”這何嘗不類似孔子講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前看了喜歡的電視劇,總是喜歡反復看幾遍,但是,雞毛飛上天這部劇,我重看的時候,總是只能看到雞毛和駱玉珠重新在一起的時候,接下來一起生活的就看不下去了,究其原因,關鍵是因為駱玉珠與前夫的兒子這個存在。他與雞毛相處的過程,表面上看,可以簡單描述為抗拒、熟悉、接受、叛逆、矛盾與再接受的過程。其實,“接受“只是這個非親生兒子由于怕被感情那么好的后爸和親媽拋棄(因為后爸和親媽有了自己的兒子)而主動討好父母的開始,”叛逆“是由于想通過自我價值體現受到后爸肯定而不得的表現,其實還是出于討好,這兩個過程可以說是伴隨了他整個少年期、青春期和成人期,這么漫長,其實就是缺乏安全感,可能很多人如他的后爸一樣,覺得從來把他當親兒子呀,可是,父母對親生孩子無條件的愛是本能,這種情感不是隨便給就能給的,孩子是最敏感和清楚的,他一定在小的時候沒有得到這份期待的無條件的愛,所以才一直無法釋懷。盡管隨著他自我的成熟和反思,內心最終強大到了足以承受并超越了這份缺憾,但是,這個過程,想想還是讓人覺得心酸和嘆息,所以不忍直視、不忍重看。
但是,今天看了《邪不壓正》,內心不由生發出更多力量,也許人類有些痛苦的情感,還是不愿回首和觸摸,卻更多了無畏無懼。因為也許任何人和事,都是一場偶遇,不管愛或恨、情或義,都要無憂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