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隨桃花尋春水? 倚醉停香粉清秋
落紅紛紛人有意? 緣薄凄凄嘆無休
昨辰桃花映人面? 今宵成雙沽桃酒
何須桃花笑春風? 逾墻猶覓桃花柳
柳:這里通留。
唐朝貞元年間的清明節,依舊是陰雨綿綿的。
有些潮濕的空氣總能勾起人們心中的幾絲愁澀,坐在窗前溫書的崔護也不例外,本以為自己出生博陵望族,從小博覽群書,熟讀經典,幾位老師又都是當地的名士,這次肯定會金榜題名,沒想到卻名落孫山,只得留在京城,準備繼續參加明年的科舉考試。
越是想用功看書越是看不進去,剛翻開幾本,略略掃過幾行,就走了神,東想西想的難以定下心來,手邊的茶杯拿起放下,喝上一口,似看非看兩行,又拿起、喝上一口、放下,這樣看上兩行,喝上一口,反復復反,滿滿的一壺茶就見低了。書沒看上兩頁,茅廁倒上了兩次。
實在是溫不進去書。此時恰過午后,窗外天色也放了晴,明媚的春光暖洋洋的醺在他身上幾分,不知不覺便沉醉于其中,暫時拋卻了落榜的煩悶。
啊...崔護慵散的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到外面轉轉吧,說不定在這京城又能碰見什么新鮮好玩的事”,簡單梳洗了一番,換了一身干凈利落的白衣,手持一把檀香雅扇,一副風流才子的派頭,慢步走下樓來?!肮樱心环庑拧保岸嘀x啦”,崔護笑著回了一句,伸手接過,揣進懷里,順勢從袖口掏出一點碎銀字打賞給小二,并囑咐他把自己的房間好好打掃一番,“公子,您穿的這么瀟灑,不會是去會哪位佳人吧,今兒可是個好日子,說不定您能走桃花運呢”,對于小二的奉承和打趣,崔護也沒多言,一只手背著,一只手朝后瀟灑地揮了揮,大步流星地向門口走去。
這京城的春天就是不一樣,地上的草色還沒有鋪勻,桃紅杏白便已經俏滿在枝頭了,突如其來的一片勃勃生機。郊外踏青的人把整個街道塞得水泄不通,真是車如流水馬如龍,雖然擁擠,但也代表著大唐的繁盛,代表著大唐子民每一個人心中都綻放著這十里桃花。其實,任誰也沒想到,穿越千年,綻放在春風里的,不僅有千朵萬朵壓枝低的嬌艷,更有哀婉悱惻、纏綿動人的愛情。
看著成雙成對的青年男女你儂我儂,打情罵俏地從自己身邊穿過,崔護心里不禁有了幾分落寞,“多好的小伙啊,可如今卻依舊一個人,也許是緣分還未到吧”,崔護長得雖談不上多么英俊帥氣,但周正自然,身材勻稱,也頗有才情,出生名門,在家鄉也不乏愛慕之人,只是他眼光有幾分獨特,非要與自己情投意合的知心人不可。用咱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在苦苦尋覓所謂的靈魂伴侶,要的就是那種說不清道不明、似有若無、欲說還休的感覺。
漸漸遠離人群的喧囂,崔護來到城南門外,走著走著不覺口渴,周圍也無茶館和水鋪,只好就近找戶人家討水喝。這時候她看見一戶莊園,園內花木蔥蘢,特別是一株桃花樹開的格外茂榮繁郁,碩大的桃瓣迎風飄舞,如風姿綽約的美人,半樹桃花已開過墻頭,讓人不禁想要去園內一睹芳容。
園內靜悄悄的,如若無人,崔護走過去輕輕叩了叩門,沒人來應,等了一會兒,又輕輕敲了敲,門還是沒開,“可能這家沒人吧,可惜了這一樹桃花,無緣一賞啊”。帶著些許的遺憾正欲離開時,門慢慢開了一道縫,并伴隨著一個怯生生也嬌滴滴的女聲傳來“公子,你有何事”,崔護聽見這聲輕問,腳步忽的停了下來,心頭一股淺淺的柔情微微泛起漣漪,轉過身來,也有些緊張地把自己春游口渴的事情說了一遍。
姑娘看他只是一個討水喝的書生,也漸漸放下了戒意,打開門,給他倒了一杯水。崔護就站在那株桃樹下望著她,在春光的映照下,那姑娘的輪廓變得朦朧起來,雖然算不上傾國傾城,但也亭亭似月,嬿婉如春,清怡可人,一顰一笑如這桃粉般裊娜嬌麗。一陣春煙拂過,落花入領,微風動裾。崔護看的有些沉醉了,姑娘的水遞到他面前,竟遲遲未接,四目相對,相互出神了片刻,姑娘兩腮不禁一陣緋紅,電光石火間,又回過神來,匆匆低下頭去,別過小半個身體,含羞隱媚,別有風情。這片刻便偷走了兩個年輕人春光爛漫的心。
崔護才子風流,怦然心動,趕緊找話搭訕,但姑娘只是嬌羞默默,并不回答。水總有喝完的時候,最后也只得無奈起身告辭。姑娘將其送至門口,若不勝情。崔護更是依依不舍,可是縱使有萬語千言,話到嘴邊卻又不忍驚擾了這一池春夢。他出門走了沒幾步,站定了下來,回身望了望那株盛開到墻外的桃花樹,桃花雖然輕薄,但也有隨春綻放的一天,人雖然有情,雖然于千萬人之中、于千萬年之中,于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遇見了你所遇見的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只是剛巧趕上了,卻也沒有別的話說,惟有輕輕地問上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便此生足矣。
崔護顧盼良久,也不知是在看樹,還是在看樹下的人。
其實崔護不知道的是,他剛往外走的時候,那門并未真正關緊,一道窄窄的縫偷偷被掩開,正如小小的心扉中那含苞待放的情蕊,門里的人看著離去的背影,悵然若失,那背影回過身來的一瞬間,那門終的還是關緊了,不多一刻,也不少一刻,好像是有意為之,又好像是宿命的安排。
門外的人想進去,門內的人想出來,可終究還是錯過了。隔著他們的,并非只是一道窄窄的門,更是一個無奈的世界。
然后生活又回到了常態。崔護天天努力讀書,逐漸也就忘掉了這件事。第二年終于不負所望,考取了功名。這期間家中也不時來信,說已經給他尋好了親事,催他趕緊回去完婚,但崔護心中總覺得還有什么沒有放下。
這天,恰逢清明節,桃花又開的漫山遍野,崔護忽然想起了那位姑娘,思念之情如春草瘋長,于是直奔城南,再去尋訪佳人。又到了那戶莊園,依然是花木蔭濃,春光如醉。但是,大門卻上了鎖。崔護久等無人,只能轉身離去。但他畢竟是才子嘛,在離去之前,提起筆來,在門扇上題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就是我們如今讀到的《題都城南莊》。
崔護題詩之后,仍不死心,過了幾天,他又到城南尋訪佳人。走到門邊,竟然聽到一陣哭聲。崔護叩門詢問,這時候出來一位老人,問他:“你可是崔護?”崔護說:“是呀?!崩先丝蘖R道:“你殺了我女兒!”崔護趕緊問怎么回事。老人告訴他:“我女兒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春天就經?;谢秀便保粲兴?。我前幾天陪她出去散心,回來見到門上的詩,她讀完之后就病倒了,這才幾天,便已經香消玉殞!我只有這么一個女兒,之所以遲遲不嫁,就是想找一個可靠君子,托付終身。不料她卻因你而死!”崔護聽了,十分不忍,要求進去哭靈。沒想到,姑娘聽到他的哭聲,竟然慢慢睜開了眼睛。
后來據說崔護不顧家里反對,與這位姑娘成了婚,這位桃花姑娘也一直與他相知相守,相伴到老,成就了一段曠世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