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懷揣夢想的我坐上北上的列車,望著窗外迅速閃過的風景,不斷地在腦中構想著未來的美好生活——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憑借自己的努力朝著夢想一步步前進。然而,一個月后,一張病情診斷書,將我打入無底深淵。那個我為之苦苦奮斗了十幾年的夢想在頃刻間灰飛煙滅,那些曾經出現在我腦海中的美好畫面在這一刻變得虛幻而飄渺,夢碎了,我失去了前進的方向······接下來的半年里,我的眼中再沒有了當初的點點星光,取之而代的是如死水一般的平靜,整個人彷佛只留下一個空空軀殼,而其中的靈魂已不知飄向何方。彼時的我選擇了把自己關起來,那是一個暗黑無邊、寂靜無聲的空間,在那里我像蝸牛一般,把自己瘦小的身軀蜷縮在那個自己構筑的殼里,彷佛外邊的世界與我無關。
直到2016年3月,一群孩子闖入了我的世界。初次見面,我們都小心翼翼,只透過那扇窄窄的門小心地打量著對方。彼時我們都是特殊的,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同的是,他們的世界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而是與生俱來的,我的世界卻是自己一手“打造”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慢慢的打開自己的那扇門,站在他們面前,嘗試著走進他們的世界,嘗試著和他們互動。在與他們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一手“打造”的暗黑空間消失了,我仿佛獲得了重生。真正讓我發生改變的是2016年9月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時隔一個月,當我再一次站在我們約定的地方時,他遠遠的朝我走來,臉上的笑容如陽光般明媚,“姐姐好”,這一聲再尋常不過的“問候”是他第一次在未經任何人提示的情況下自然說出的,彼時的我滿心的歡喜,恨不能告訴全世界他跟我打招呼了,他叫我“姐姐”了,他接受我了。從此以后,我的生活多了一抹陽光,我的眼中再一次亮起了點點星光。“我想陪你更久,我想給你帶去更多的歡樂”——這是我在心中對他許下的承諾。
2016年3月——2018年7月,兩年零四個月,這是我不長的人生中最為快樂的時光。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慢慢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慢慢的去兌現當初許下的諾言。在這個過程中,我又找回了自我,再一次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公益。于是,接下來的一年里我不斷的摸索,跌倒再爬起來,一如過去為夢想奮斗時的樣子,“公益”一度成為我生活工作的全部。當有人問我未來的規劃時,我往往干脆地回答“公益”,但當人問我的夢想時,我卻說“沒有”,沒有答案,如果硬要我說一個,那只可能是“好好的活著”。因為那件事,我談“夢”色變,我深知自己無法在經受一次“夢碎”的打擊,所以干脆“不做夢”。
“公益”是我的舒適圈,一個令我心安的存在。就像很多人習慣待在一個既有的舒適圈里,因為這里感覺很安全,周圍的一切都是熟悉的,我亦如此。不過,還是要搞清楚自己是真的感覺很安逸,很享受待在這里還是因為怕面對外面的未知而不愿作出改變。于我而言,我在這里久留的原因是前者而非后者。你呢?三年的時間夠久嗎?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吧。對我來講,三年夠久了,三年的公益探索讓我體驗了“酸甜苦辣”,也讓我洞悉了“人生百態”。“公益”于我而言像是一盞明燈,幫我照亮了生命中最為暗黑的時刻。
是時候說“再見”了,余生的旅途,我想看不同的風景。或許,我們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再次相遇,到那時互道一句“嘿,朋友!好久不見,你還好嗎?”
有人說:人生的長度我們沒辦法決定,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一個人的成熟可能表現在很多方面,或許敢于擁抱未知的變化,勇于走出舒適圈,也不失為一種成熟吧。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