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ana
近期,在《讓生活好看》節目中,鄭爽提出想選擇打字來接受采訪,問其原因,小爽說:這樣子公平些!
于是網友說:"因為網友在背后評價她的時候,也是用的打字,這樣公平些,而且,用打字發布言論,打字可以刪刪改改,說話說出去就出去了。"
在我看來,鄭爽這樣做的真實原因,其實更多是想擺脫鏡頭下那個敏感、緊張、言不由衷的自己。嘗試讓自己靜下心來去探尋自己內心里那個真實的聲音,而不是因為緊張害怕造成言不由衷,最終反而被網友們不斷放大。
就像鄭爽自己說的:"就是想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很害怕講話,生怕哪句話有歧義。"
我們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卻不懂如何用正確的語言去說出內心真實的聲音。
童年的鄭爽,漂亮,可愛,開朗 ,似乎對表演有著自己天然的熱愛。
當童年的我們還在媽媽懷里肆意撒嬌時,鄭爽已經在參加各種比賽,獎狀塞了滿滿一抽屜。
5歲的鄭爽,面對鏡頭已然收放自如,對角色也是拿捏得當。
孩子的優秀,離不開父母的汗水。
鄭爽5歲時,媽媽就開始帶她參加鋼琴、長笛、舞蹈等興趣班。
童年時代的她,幾乎是把時間掰成兩半來用。
為了讓女兒變得更加優秀,媽媽采取了軍事化管理:鋼琴練得不好,就會被撓癢癢勺打手;考試成績90多分,也會挨媽媽一頓批。
"反正我總是讓她在班級拔尖。"這是媽媽對鄭爽最基本的要求。
面對記者的采訪,鄭爽媽媽坦言:"讓鄭爽從事演藝事業,更多是為了實現我的理想吧。不過,我覺得孩子本身就有天賦,而且很配合,她小時候非常乖,讓她學啥她學啥,從來不說"不""!
在《乖孩子的傷最重》一書中提到:
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和自尊的代價來討好成人。而成人,只要心中還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絕了孩子獨立思考、發展自我的劊子手。
當孩子努力成為父母眼中那個理想的孩子時,他就放棄了自我審視的機會,同時也就喪失了他的自信和尊嚴。
或許,因為正因為如此,如今的鄭爽才在尋找自我中不斷探索。
鄭爽11歲時,為了讓女兒有更好的前途,父母將鄭爽獨自一人送往成都學習舞蹈。
身處異鄉的她,因為口音問題,被當成東北鄉巴佬遭到同學的歧視。
而這些,她并沒有跟父母提起,只是悄悄地把它記在了日記本上。
直至成年,當爽爸問到了這段經歷時,她仍忍不住哽咽。
成都的那幾年,她一個假期才能回家一次,而爽爸爽媽,也不曾去看她。
每次回家,鄭爽都特別開心,可是看到父母們來機場接她,她又忍不住心酸,想靠近,卻不知道該怎么表達。
或許,在她的內心深處,父母的愛終究是有條件的。
被歧視、被孤立,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鄭爽不知如何處理,也不知道如何溝通。
她只能暗暗跟自己較勁,我要爭第一,似乎只有如此,她心里才能獲得一絲安慰。
12歲的鄭爽,悄悄在日記本上寫下:
"我今年考試的成績一點兒也不好,數學94,語文91分,被媽媽大罵一頓。每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都會哭,哭得很慘。我為什么不如人家呢?人家考第一,我考91分。媽媽說:你現在哪點都不讓我省心,以前我為你自豪過......現在我對你失望"。
12歲的鄭爽,面對媽媽的指責,她內心的惶恐及不安,只能通過小小的日記本發泄,那顆自卑的種子其實已經慢慢生根。
童年的鄭爽,更多是服從。
在她的世界里,似乎沒有溝通二字可言。只有文字,才是她表達表達內心的情感的唯一方式。
知乎上有人問:什么樣的家庭會培育出自卑軟弱不懂反抗的孩子?
網友光塵回答道:
從小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很多,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和愿望寄托于下一代;
對孩子批評多,而且事無巨細,一點點小錯都要被提醒和數落,甚至大聲呵斥,讓孩子做任何事都處于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的狀態;
家長制,家庭中「階級感」明顯,例如父母或者其中一方的地位特別高,比較專斷,讓孩子無法和家長平等相處,哪怕委屈或覺得不公平也無法說出來,沒法和父母輕松相處,更別提開玩笑了……
細細思來,鄭爽的父母亦是如此。
"我喜歡軍事化管理。"
"反正我總是讓她在班級拔尖。"
"你現在哪點都不讓我省心,以前我為你自豪過......現在我對你失望"。
"她小時候非常乖,讓她學啥她學啥,從來不說"不""
在父母引以為豪的教育方式中,卻深藏著鄭爽痛苦的根源。
或許如今的鄭爽,仍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只是,她內心的那個傷痛,卻很難治愈。
她長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道怎么跟這個世界溝通,但是她又特別在意外部世界對她的看法。
劉天池老師就曾評價鄭爽:
"她面對媒體或者說面對大家的時候,她把自己保護了起來,然后她就從她人格當中分裂出來了一個極其飛揚的鄭爽。那個飛揚出來的鄭爽,可以接受媒體的任何表揚和謾罵,她都無所謂。"
成年后的鄭爽敏感、自卑,雖然對表演非常熱愛,可是在鏡頭面前,仍然會不安。
正如鄭爽自己所言:
"其實拍戲那些小動作,現實生活中的小動作,都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那些說討厭的人,我不介意,我也討厭我自己。有誰又能真的理解解自己的這種不安呢?
是的,誰能理解這種不安呢?
武志紅曾說:"被看見的生命力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創造有熱情有愛!如果生命力沒被看見,將會衍生出來恨、憤怒等負面情緒。"
我不知道作為經紀人的父親,能否看到鄭爽內心的傷痛。但是,我看到了鄭爽因被無視而釋放出的各種恨和憤怒。
近年來,鄭爽似乎不斷在各種綜藝節目中穿梭,真的拿得出來的作品反而越來越少。
其實,敏感脆弱的鄭爽,真的不適合各種綜藝。她面對鏡頭的時間越多,受到網友的關注越多,她內心的不安全感反而越來越嚴重。
我想,鄭爽的爸爸是疼惜女兒的,但是,那個"我都從來沒讓女兒哭過"的爽爸,卻不曾看到自己帶給女兒的傷痛。
如今的鄭爽,仍然在圓父母的夢,她仍然活在父母的世界中。
而她,不敢反抗,因為反抗意味著不孝,這種不孝的內疚感反而會吞噬她自己。
"我會繼續努力,拍好作品,早日找回小時候踏實的自己,不被這些壓力左右,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我愛的能力不大,能做到的是使自己正?!?
期待父母的看見,能讓鄭爽早日找回曾經的自己!
我是@nana雜貨鋪,愛笑的單身媽媽,人生酸甜苦辣,愿我的文字能溫暖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