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來加拿大工作的第三天,公司里面搞50/50draw。就是一種北美流行的募捐活動,在所有參與捐款的人中抽出一個大獎,獎金是募集資金總額的一半。在隔壁廣東來的帥小伙的慫恿下,我捐了5塊錢,拿到了3張抽獎券。
結果我中獎了,募集總額1000刀,我的獎金500刀。這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筆彩票大獎,而且不用交稅!(和中國不同,在加拿大,中彩票被認為是天賜的禮物?(Windfall,字面意思是風吹落下的果實),不用納稅。)
后來在公司陸續聽說了一些有關彩票的傳聞。比如一個Team的周五一起買的樂透大獎,中獎以后周一一起消失云云,我也湊熱鬧和后座的香港爺爺一起買了一段時間的649(可以認為是中國體彩)。
世界上還有比中彩票大獎更幸運的事嗎?巨額的獎金隨便理個財也夠用一輩子了吧?
后來無意中看到一個對于中彩票人群的研究。中了彩票以后,人們并沒有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事實上,這類一夜暴富人群在3-5年中的破產比例,是普通人的兩倍。
看了這個調查數據,我簡直有點感謝我中的不是樂透大獎。有錢不會理財,可能比沒錢還要慘。
喬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Annamaria Lusardi,曾經對財商做了一個世界范圍的調查,該調查只有三道題。
1,假設你有100塊在儲蓄賬戶里,年利率是2%,5年之后賬戶里有多少錢?A: 大于102 B: 等于102 C: 小于102
2,假設年利率1%,通貨膨脹率2%,一年之后,賬戶里的錢能買多少東西?A: 比現在多?B: 和現在一樣?C:?比現在少
3,你認為此陳述是對的么?買單只股票比買共同基金更安全。A: 正確?B: 錯誤。
是不是太小兒科了?
如果你全部答對了,你已經戰勝了世界上70%的人。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3的人答對了所有的題目,在長者,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或是生活在邊遠山區的人群中,這個比例更低。富裕國家的數據也沒有好看多少。
回家試試問一下上了年紀的父母或是爺爺奶奶,結果可能讓你大吃一驚。
02
投資理財術語眾多,讓人生畏。但不論中國還是北美的教育,都沒有將財商培養正式納入學校教育。如何用最簡單的原則指導普通人進行理財?芝加哥大學社會服務管理教授Harold Pollack在自己40歲的時候,遇到家庭變故,開始研究投資理財,提出了簡單理財9原則。
他把這9條原則寫在一頁索引卡片(index card)上,放到自己的博客里,獲得50萬點擊量。去年,他把這9條原則擴展成了一本書,題目就是:《Yes, the index card》。
這9條原則中有7條基本適用于中國。這本書目前還沒有中文版,以下的是我的翻譯和解讀。
原則1:每月定存收入的10%-20%
這個原則是基礎。每月月光沒有存款,還理什么財啊?具體定存比例看你所處的人生階段,對于收入穩定的中產家庭,目標是20%。需要說明的是,房貸算是一種強制儲蓄,因為這部分錢是用來構建資產的,而不是純消費。事實上,所有用來構建資產的消費,都可能看成是儲蓄,不過你要非說在雙十一剁手買個包可以提升自己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我想說咱買就買了,就不找理由了哈。
原則2:每月的信用卡請全額還款
別小看這一點。我在國內工作過兩年,那時候用的信用卡還是額度很低的學生雙幣卡,懶惰如我一辦卡就設置了每月自動還款。剛到加拿大的時候,收到的第一張信用卡的第一份賬單寫著Minimum Payment(最小付款金額)10塊。等我高高興興的付了錢,第二個月賬單來的時候,一看傻了眼,竟然有一筆利息費用。再仔細一看,沒有足額還款的部分,年利率高達25%。
因為這件事,至今被老公嘲笑。不過后來看到的一組數據,讓我稍感安慰:信用卡的利潤,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利息,在北美大概是70%,中國使用信用卡歷史短,所以好點,大概30%-50%。
你看掉坑里的不只我一個。當然有些人是因為資金周轉不開,不過這個資金使用成本之高,必須使用在回報率超過25%的項目才劃算。除非你是巴菲特,上哪找這樣的項目啊。
原則3:不要試圖炒個股賺錢
原則4:購買便宜的分散化的指數基金或是EFT(Exchanged Trade Fund)
有關這兩點,我寫過另一篇文章普通人最好的投資策略是什么?,此處不展開說。
原則5:讓你的理財顧問承諾按照信托標準,為你提供理財建議
美國有針對理財服務的法案(Investment Advisers Act),根據法案,理財顧問受SEC等政府部門的監管,原則上,給客戶提供的所有建議必須從客戶的利益出發,而不是為了更高的管理費和傭金。對于理財中介(Agent)的監管,則沒有那么嚴,只需遵循適當用心原則(suitability standard of care),這個原則聽名字就知道規定的比較模糊,有很多操作余地。這方面的國內法規,我還沒看到。
不過就算有法律保護,作為投資人是不是至少應該弄清楚自己的理財顧問是怎么收費的?不理解行為的基本的動機,就只能任由別人薅羊毛了。
原則6:購買保險
原則7:支持社會保障網絡
對于保險,只說一點。除了看清保險范圍和理賠等條款,可以選擇自付高的計劃。小額理賠也需要保險公司付出人力成本,這個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另外,保險本來就是保大額事故。自付高的保險計劃更劃算。
04
還有2條,有點美國特色,可能不太適合中國的投資者,我也稍微科普一下。
原則8:最大限度利用你的401K和其他的稅務優惠賬戶
401K是美國養老金制度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北美的養老金制度是所謂三腿凳(Three Legged Stool),三條腿分別是國家,企業,個人。企業管理的部分就是401K,加拿大叫RRSP。這部分企業會匹配員工的付出,比如你每月從工資里拿出1000塊錢存在401K的賬戶里,公司也會拿出1000塊放到你的賬戶里,這個錢雖然不能消費,但可以投資,當年也不納稅(退休的以后取出來才納稅)。就算投資理財沒有升值,有了公司的白給的錢,收益率至少是100%。
這樣的好事,當然有封頂。不過,我同事里竟然還有人沒有用到最大額度。
原則9:準備好了再買房
估計就是這條原則導致這本書現在還沒翻譯成中文。是啊,這種投資理財原則說出去會被罵死。等你準備好了,房子也漲5倍了,姑娘也跑了6回了。
不過,對于北美群眾來說,08年的次貸危機很多人應該還記憶猶新。這之前,美國的房子的可以零首付,用房產抵押貸款買第二套房的申請也很容易通過。08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后,一切都變了。原本100萬的房子抵押貸了80萬買的二套房,現在兩套房子可能一共值40萬。而你欠銀行80萬,還失業了,沒法按時還按揭,這兩個房子都面臨被銀行收走抵債的風險。
中國現在用房產抵押借貸款也很普遍。用這招籌集資金時,想清楚自己可能面對的是房子被債主收走,自己無家可歸的窘境。
從理財的角度說,房子這樣的超大件不動產,不夠分散,也不方便變現,本不應該是投資的首選。美國的數據表明,長期看股票的投資回報率高于房地產。(我希望也相信)中國的房市,總有一天,會回歸理性。
以上的原則,可能不適合民間的股神或是有6套拆遷房的大媽。但它至少讓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在錯過房市高漲之后,不再犯太愚蠢的錯誤,得以慢慢積累,穩健的往前走。復利很神奇,10%的回報率,財富7年就能翻番。希望到了60歲退休的時候,打開你的退休金賬戶,看到那串數字,心中涌出踏實的幸福和滿滿的自豪,簡直比中了樂透大獎都要美妙。
簡單理財9原則英文原版:
Rule No. 1: strive to save 10 to 20 percent of your income.
Rule No. 2: pay your credit card balance in full every month.
Rule No. 3: max out your 401(k) and other tax-advantaged savings accounts.
Rule No. 4: never buy or sell individual stocks.
Rule No. 5: buy inexpensive, well-diversified index mutual funds and exchange-traded funds.
Rule No. 6: make your financial advisor commit to the fiduciary standard.
Rule No. 7: buy a home when you are financially ready.
Rule No. 8: insurance. Make sure you’re protected.
Rule No. 9: do what you can to support the social safety net.
參考資料:
http://freakonomics.com/podcast/everything-always-wanted-know-money-afraid-ask/
https://www.cfp.net/public-policy/public-policy-issues/fiduciary-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