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Sir又要開啟吐槽模式。
去年,一位女演員,憑一句“螞蟻競走十年了”,讓我們笑出豬叫。
今年,另一位女演員憑一部壓了三年的懸疑劇,讓我們笑到豬打滾。
別躲了,就你——
《繭鎮奇緣》
看這一鍵摳圖式的海報,我們就心里有底了——
爛劇無疑。
果然。
但一般爛劇,Sir是不看的,這次之所以追,有且只因女主演——宋茜。
Sir想搞清楚,宋茜的演技,到底怎么樣?
捂著心口看了五集,有底了。
(注,以下文章僅是針對宋茜演技的技術性分析,絕無人身攻擊,并在結尾給出建議,請粉絲理智)
不夸張地說,宋茜在《繭鎮奇緣》,確實吸引了Sir所有目光。
有她在,基本沒其他人什么事。
有她在,一個故事,就成了事故。
她太太太出戲了!
肉叔有個歸類甚得Sir心,他說,爛演技大概可分兩種。
一是面癱派。
秉承“冷若冰霜”的教義,面癱派無論面對什么情境,總以不變應萬變。
任你泰山崩裂,我自平靜如水。
諸如安吉拉被狠狠抽打,表情沒有絲毫變化,便是此流派生動案例。
另一類,叫瘋癲派。
他們的宗旨與面癱派剛好相反,他們熱情如火。
屁大點事,都能演成泰山崩裂。
這個獨特表演體系,最早,恐怕要追溯到2008年楊丞琳演的偶像劇,《不良笑花》。
來,跟Sir一起念——
就算你嫌我煩
罵我白癡也沒關系
因為我愛上你了
重點不是臺詞,重點是在說這么肉麻的臺詞時,你要抬頭45角度看天,嘴嘟成一朵大菊花。
就問你是不是SA。
此后,被《落跑甜心》女主角鄭靚歆進一步發揚光大。
單寒飛,不會吧
沒想到我一進校門
就遇見你
看這猥瑣的小眼神,這齷齪的小肩膀,還有這饑渴的小粉拳——
你,是不是很想打她。
而《繭鎮奇緣》里宋茜的表演,100%,得瘋癲派真傳。
詭異的是,她在里面又演了一個高智商的偵探。
——只能說導演跟她有仇(注,本句是猜測,無實證)。
縱觀宋茜在本劇的表演,主要有兩種手段。
一,小動作特別特別多。
終于要跟大少爺見面了,宋茜可心花怒放了。
于是她嬌羞地把雙掌捂在胸口,說起話來,搖頭晃腦。
嗯,期待嘛。
(但邊上的女二也期待,怎么就那么正常呢)。
沒完。
終于要吃到心愛的大閘蟹了,宋茜又高興得不得了。
小拳頭又像鈴鐺一樣搖啊搖的,但剛端上來的大閘蟹燙到寶寶了。
你看她放下時還用手捏了下耳朵。
神來之筆。
還沒完。
拉著楊洋要人家聊八卦,那熱乎勁,差點把楊洋的胳膊扯斷。
造作一過度,就是浮夸。
浮夸一過度,就是瘋癲。
什么是瘋癲。
行為舉止讓人感覺不正常。
這又牽扯到宋茜在本劇第二個表演特點——
笑得特別特別多。
比如,被綁架時,她的反應是這樣的——
放開她
信不信Sir把字幕換成“你媽喊你回家吃飯”也毫無違和感。
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Sir是搞不懂宋老師為什么全程蜜汁微笑。
當被綁匪持刀追殺,當被人性騷擾時……
這種苦中作樂的高段位表演,大概只有面癱派掌門安寶貝可以一較高低。
要不怎么叫條條大路通羅馬呢。
縱觀宋茜表演生涯,她的演技,似乎就從來沒有“正常”過。
這是2012年,她第一次扛起女主大旗(《愛情闖進門》),駕輕就熟的瞪眼大法。
剛剛提的,是2013年的《繭鎮奇緣》。
還有2015年,《美麗的秘密》一戰成名的電梯驚魂。
不論電視,電影,只要宋茜出現,她的表演,總能承包大部分槽點。
甚至刻薄點說,其他演技常被吐槽的女星,楊冪有郭襄,唐嫣有紫萱,劉詩詩有若曦。
唯獨宋茜。
她的代表作是什么?
說一句宋茜從頭到尾沒演過好戲,不過分。
好,回答了“是不是”,作為一個(自詡的)優秀影評人,Sir要接著問,為什么?
Sir發現,宋茜今天的表演風格,其實有跡可循。
2009年,宋茜以歌手身份出道,在f(x)女子組合擔任隊長。
練習生時期她是上過表演課。
我剛到公司的時候,我學的就是表演比較多。因為當時想要當演員,所以韓語學的也很快,然后每天都會有表演的課程。
但出道后,沒流量,沒名氣,誰找她演。
于是,宋茜(或者說她公司)選擇曲線救國。
她頻頻上綜藝。
宋茜未回國前,在韓國就上過四五檔綜藝節目——最著名當屬《我們結婚了》,她在里面和尼坤組CP,人氣飆升,同年獲得MBC演藝大獎的綜藝部最佳人氣獎。
誰知道,綜藝成就了她,也限制了她。
并無不敬。
但我們必須承認,綜藝咖和演員掛,是兩種屬性。
要做好綜藝咖當然不容易,為了節目效果,綜藝藝人往往要對人對事給出過度的反應。
本來三分,反應要五分。
比如,有人講了個段子,“哈哈”不夠,得“哈哈哈哈哈哈哈”才有節目效果。
綜藝上多了,藝人演起戲來,就會不自覺地帶上一股濃妝艷抹的造作感。
典型如湖南臺“快樂家族”。
Sir承認他們都是優秀的節目主持人。
但演起戲來——
大寫加粗標紅的作。
看綜藝藝人表演,我們總感覺非常用力。
仿佛這班人無時無刻不在對著觀眾咆哮,你看你看,我真的在演戲耶,我真的會演耶。
表情多不代表會表演。
相反,表情多恰恰證明你不會演。
——你不知道如何真正進入人物的狀態,所以你只能通過耍雜技般的豐富,讓人物“生動”起來。
用寫作的類比是——
你不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表達故事,表達情感,為了掩飾你的不知道,所以瘋狂地堆砌成語,形容詞。
相信每個剛開始寫作的人,都犯過這種毛病。
這種毛病,暴露的正是表述者的不自信。
巧合的是,這種不自信,或多或少存在宋茜的意識里。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宋茜飾演一個傻白甜,這是她的經典戲路。
記者問:這個角色對你有難度嗎?
宋茜很耿直:
算是有難度吧,因為平時生活中我就是傻,我是可以傻得出來。白甜其實還是就是要做一定努力吧。
記者又問,那你能不能演蛇蝎美女?
宋茜真的很耿直:
如果想要真的把它表現好,我覺得對我來說是很難的。所以在這個基礎,在現階段,我覺得想要把我自己本身的東西發揮出來。
所以她現階段的,“自己本身的東西”是什么呢?
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
最后,回答了“為什么”,作為一個(自詡的)優秀影評人,Sir還要接著問,怎么辦?
Sir僅能給出一點粗淺的看法,拋磚引玉。
每一份職業,都是天賦+努力的加成。
對藝人來說,天賦尤其重要。
或者把天賦換個詞,經驗。
我們都知道:周星馳兒童時窮到需要把雞腿打到地上,才能讓媽媽(不給他)自己吃上一口;吳宇森打小生活在貧民窟,他每次回家,都擔心被人搶劫或者挨揍;
而蒂姆·波頓,為什么他作品里的現實如此瑰麗而扭曲。
這是因為他父母在家里釘滿木條,只留下狹窄的縫隙,讓小波頓遠遠地觀望外面的世界。
史詩般的藝術家的暗面,都有史詩般的痛苦。
所以周星馳才會如此執著于童話;所以吳宇森才會如此癡迷于狹義;所以蒂姆波頓才會一遍遍地,重現他想象中的那個,殘忍又溫情的世界。
那,對于沒有這種經歷的人怎么辦呢?
先觀察。
觀察并思考身邊人(甚至路人),想象他們的職業,他們的過去,他們現在的神情,泄露了什么秘密。
這不是什么玄乎的招數,這是一個苦功夫。
比什么一個月軋三部戲的努力有效多了。?
就像周星馳說的——
我小時候常常都在窗戶邊看,自己一個人看下面街上的人。長大了我也很喜歡觀察別人,我自己覺得有趣的都會把它記下來,所以很多時候觀眾看見的一些東西,其實都不屬于我自己,是我的很多資料都攢在腦袋里,然后在演戲的時候就把這些資料再拿出來去用,發揮一下。
另一個則簡單多了,少上綜藝。
不止是綜藝節目對其表演風格的扭曲,更在于,綜藝節目的本質,就是消耗一個演員必要的神秘感。
當你不斷強化一種人設,你也就只能扮演這種人設。
馮小剛曾提到為什么找黃軒演《芳華》,其中一個理由就是——
很少參加綜藝娛樂節目,就連代言也很少,這樣就依舊保持演員的秉性,當觀眾看到他在劇中的表演時就不容易出戲,而現在很多的小鮮肉綜藝電影各活動不停,已經被過度消費了,這樣讓觀眾轉不過來。
而你看看宋茜至今參與過的國內綜藝,《我們來了》《超次元偶像》《來吧冠軍》《王牌對王牌》《加油美少女》《你看起來很好吃》《花樣姐姐》……
是時候停停了。
如果你真心想當一個演員。
最后的最后,Sir想對那些喜歡用“努力說”,“進步說”挺偶像的粉絲說幾句話——
批評不是“黑”,批評只是不那么好聽的建議。
如果一個藝人在當紅時聽不進批評,那他遲早聽不見批評。
不是因為他完美了,是他已經被淘汰。
宋茜今年31歲,還能在(裝)傻白甜的路上走多遠?
(毛)病在她身上。
但藥在你們手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想找個人養的柳飄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