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朋友去了麗江,她采用了以工換宿的方式,看著她朋友圈里滿屏的藍天白云我似乎看見了她此刻愜意的心境,在長期快節奏的生活里希望慢下來的當下可以邊走邊想。這讓我想分享幾個朋友的故事,關于旅行。
大一的時候,接觸到一位學長,小A,他是一個非常勇敢有行動力的人,自己想支教就去網絡找資源,回到學校發現周圍很多人有著相似的想法,又自己背著學校創辦了草根支教社團。大四那年他說想要一個不一樣的畢業儀式,于是在一個春天從福建騎行到天津,回校之后和我們分享了很多的故事,路上的見聞感受等等,常常想到他會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因為那樣的行動力與生活的熱情。
大二的時候,認識了小B,為了那把無處安放的青春,他和他的好朋友從天津騎行回了家鄉,希望用腳步丈量腳下的土地,他分享了自己一個月的體能訓練,在路上遇見的困難,每天揮汗如雨的日子以及無數次放棄后的堅持,所有的心路歷程,讓我看到了一個堅持勇敢的普通人,他們只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堅持了自己最初的選擇,而我們大多數人在開始時便已經打了退堂鼓。
大三的時候,遇見了小C,一樣是出營的小伙伴,最初認識的時候,他給我們展示剛從青海騎行回來被曬傷的臉,及因為戴手套而黑白分明的手指。他像個孩子,真誠而有力量。迄今為止,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我在看到青海湖的時候,哭了……因為太美。”這是怎樣的赤子之心會在看到美景時候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呢?還有一位不太熟悉的人選擇在畢業那年的暑假搭車去了西藏,為了體驗當地的文化,他在寺廟住了半個月,曬了一張進藏前進藏后的照片,被調侃黑成了球……
大四那年,自己成了畢業的主角,看過那么多的故事,聽了那么多激勵的話語,我也想有次騎行或者搭車,不過后來都不了了之,因為沒有勇氣,也找不到同行者,腦中太多的設想攔住了前行的腳步。雖然經歷過的人分享經驗的時候會說,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也沒有那么多危險,但是我依舊沒有那樣的勇氣邁出那一步……
我很喜歡好朋友的旅行方式,她去甘南,住喇嘛家里,體驗當地的文化,了解當地的項目;她去云南,去學蠟染,去生活……她是一個忙起來顛三倒四的人,但是旅行時候能夠全身心去感受的人,她會愿意在身體不適的時候坐飛機去遠方,也會愿意做一夜夜車只為遠方那個難得的體驗,她會放空自己去體驗每個地方的特色。她喪的時候連呼吸都是霉味,但卻總能溫暖別人,溫柔而不失力量是她最貼切的標簽。
當旅行成為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我還是不喜歡走馬觀花式的旅行,只是去著名景點拍張照留個念,然后閃身走人。并且會在短時間內把行程安排的滿滿當當,旅行的時候比生活更累,我想那不叫旅行,那叫行走。不過是從自己過膩的生活看膩的地方換一個地方感受累人的行走罷了。也許只是為了一個地方,為了一個夢,一個人,一個改變,一次放松,你開始了你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