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專題 :"你和你的小說"
投稿請參照 :"你和你的小說"專題簡介以及"你和你的小說"專題收稿標準
"斯"文員 :長腿學姐
原文作者 :可名名兮
原文鏈接 :《我丟了半張藏寶圖(1)》
半張藏寶圖,聽著充滿神秘感,但是整篇讀下來并沒有感到神秘,反而是覺得平淡無奇。作為短篇連載故事的第一篇,環境烘托不到位,細節處理不夠細致,應該交代清楚的東西倒是一筆帶過,需要一筆帶過的劇情卻是繁繁復復。
1. 關于人物的描寫
張一一作為兩家的信使,并且是n代祖傳,前面描寫的是一個干練忠實的形象,轉而卻又成為一個多嘴八卦的人物。沖突。
而陸小陸的出現,堪稱突如其來,毫無前情。劉阿爹在悲傷呢,關陸小陸什么事,莫名其妙被出場,且一出場立刻就被冠以重任。對于這節奏,是否應該給點鋪墊或緩沖呢,不然太顯突兀。
另外,其實這只是故事的第一章,節奏不用太緊湊,這樣開篇就容易讓人覺得人物形象不夠豐滿和立體。我建議,其實可以明暗線交叉描寫,讓人物更鮮活。
2. 關于故事情節的描寫
很不客氣地說,文章寫得很亂。我不知道作者有沒有寫完文章再讀一遍的習慣,如果沒有,我真的建議寫完再好好過一遍;如果有,那我希望作者寫完以第三方,即陌生讀者的心態再看看全文。
因為,文中很多句子是偏口水化,又不通順的。
例:
a. "這聽的劉小劉一頓,心里盤算著什么。劉小劉默默記下了出國留學這幾個字,"
動詞后面應接“得”,不過,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聽得劉小劉一頓”是什么鬼?這是肢體描寫,還是心理描寫?
b. “想到這,劉小劉就鐵定放出所有手段讓老爹讓她去留學。想著想著,就把眼睛都笑成月亮了?!?/b>
這句話,作者可以自己讀一讀。
c. 在路上顛簸了好幾天,終于到了日本的學校。
這句缺少主語。
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
此外,陸小陸自我介紹之后看了一眼劉小劉就看上了她。這里我有點疑問,如果說陸小陸不認識她,我覺得不太合理啊,畢竟背景是民國初年,兩家又是對門。那就算不認識,可后文又直接寫陸小陸知道她是劉家的(原文作者寫了陸家,應該是筆誤)。前后這樣寫,個人覺得在邏輯合理性上有些牽強來著。
3. 關于環境的描寫。
全文的大背景是民國初年,這點可取。但是對于小環境的著墨幾乎沒有,我覺得這點就不可取了。沒有小環境的描寫,人物就不會飽滿,情節也會顯得干巴巴,這對寫中長篇小說來說是一大敗筆。
4. 關于小說的引子
半張藏寶圖,全文僅有一處描寫,還是空降的形式,沒有前后文聯系。就連看上小姑娘也是毫無懸念,先看上姑娘了,才解釋了一下為什么看上,有點多此一舉。并且讀完本篇,以為就此結束了,下一章的伏筆呢?
另,文章中雙引號,雙引號,雙引號,可以好好檢查一番。
至于優點,我覺得還是有的。
1)標題有吸引力,以此張開的故事也有可看性;
2)"最近劉阿爹正愁著沒什么生意,已經好多天睡不著覺了,估計對門的陸阿爹也應該煩著吧,這樣想著,劉阿爹心里就舒坦了許多。"這段描寫不錯,不僅讓人物的形象和心理躍然紙上,也從側面烘托出兩家關系的對立。
特點 :其實只有“綿羊”倆字。學姐偶爾有點迷糊有點脫線,但是撕文一直在進步!
我們的口號是:
遇見大長腿,
撩!撩!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