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比每天4點鐘起床;富蘭克林過著晚10早5的生活;迪士尼老總每天4點半起床;喬布斯、庫克都是早起一族;曾國藩說“早起是治家之本,晚起是敗家之兇”
《小強升職記》是鄒鑫老師將著名時間管理專家大衛 艾倫(David Allen)的時間管理系統GTD(Getting Tings Done)本土化的成果。
GTD核心理念:必須記錄下來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自己去執行。
GTD的五個核心原則:收集、整理、組織、回顧、執行。
鄒鑫老師說:“這是一本要去實踐的書”。
? ? ? 自己斷斷續續的嘗試過早起,感受到了早起帶來的益處,但始終無法堅持。這次在夢想早讀會和時光閣的小伙伴們一起抱團學習,希望能真正進入晨型人生狀態。
按照目前政策規定,社保/醫保需繳納滿30年,已繳納7年,所以推算還需要工作23年。
23年除去固定時間花費:8小時睡眠,8小時工作,日常交通及其它事務;
估算自己真正擁有的時間是:2h*5天(工作日)+6h*2天(周末)=22小時/周
23年=276月=1104周=24288小時(22小時/周)=1012天=2.77年
所以直到退休,真正擁有的時間不到3年......
時間管理理論:
德魯克:做重要的事;一個人20%的事情需要自己做,80%的事情不需要做,或者可以委托別人做
《高效能人士》作者:做重要不緊急的事
GTD創始人:通過收集大腦里所有事物,按輕重緩急分類處理
比爾·蓋茨和巴菲特認為:成功的關鍵是:focus(專注)
? ? ? ? 時間管理的基礎是精力管理,核心是事件管理,用流程而非理念解決時間管理的問題
事件管理(收集-排程-行動)
收集:羅列,聚焦,找出要事,分類(大腦不是硬盤是CPU:把大腦里所有事情都記錄下來,清空大腦)
排程:特定時間事件(日歷),有截止日事件(清單),沒有截止日事件(清單+情境)
行動:無條件執行日歷,根據情境按照輕重緩急處理清單事件(行動的關鍵原則—如何擺脫緊急事務)
? ? ? ? 時間管理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管理自己每天的行為和目標的關系。只有將愿景和行動結合起來,才能達成人生的期望。
習慣,讓我們可以用潛意識控制行為,生活中好的習慣能節省時間和精力做重要的事情。每天1%時間做計劃、反思(晨間日記)。
番茄鐘:25分鐘專注+5分鐘休息(25分鐘是實驗研究數據,一般成年人只能集中25分鐘)
可根據自己的精力設置番茄時間,如:剛到公司40分鐘,中午快下班15分鐘,下午上班30分鐘,下午下班前15分鐘
番茄數量:一天中,初學者5-6個,鄒鑫老師建議每天最多8個番茄鐘。休息的時候無需番茄鐘。
土豆+青蛙+番茄鐘:土豆(To Do list)收集到分解的過程+挑出青蛙后(重要的事),用番茄工作法(一次只做一件事)專注的把青蛙時間干掉。
印象筆記:晨間日記,隨時記錄、收集靈感。
滴答清單:待辦事項的收集、羅列、提醒。
? ? ? 喜歡書中老付的“高效率,慢生活”:吃飯的時候就吃飯,感受食物的美味;走路的時候就走路,感受腳與地面接觸的踏實。
“慢生活”的前提是事情都在掌控中的“高效率”,希望自己在踐行的過程中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