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聽了一個多小時的寫作入門課程,老師主要講的是寫文案的思維:競爭思維、產品思維、用戶思維、銷售思維,以及思維的運用。整個課程聽下來,收獲也是不錯的,可能因為我自己學的營銷專業,所以對課程中講的AIDA思維印象比較深。
吸引(Attention/Awareness )
互聯網+時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更新,面對海量的信息,用戶選擇范圍更廣泛,從而他們對信息的要求也就更為“挑剔”,而你想要要抓住這些“挑剔”的用戶,你寫的東西必須有至少一個亮點能瞬間吸引到他們。例如說公眾號文章的標題,我們說的“標題黨”就是干這種事的,用一個吸睛的標題抓住用戶;還有朋友圈的文案一般第一句話都會寫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醒目,亦或是會用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圖片。總之,不論是各種形式,你必須首先要吸引到你的用戶。那么要如何吸引住用戶的目光,讓他為你停留呢?在這里我們或許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用戶為什么要看你寫的東西?
興趣(Interest )
當你吸引了用戶的目光之后,他點進來看你寫的東西,如果你寫的內容并不是他期待的或是需要的,那他肯定會直接把網頁給關了。那么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你的內容必須要引起用戶的興趣,這樣他們才會愿意看下去。例如我自己看公眾號文章,經常是看到一個感興趣的標題就會點進去,如果一眼過去并沒有什么我覺得需要或者感興趣的東西,就會直接關掉。我們的用戶也是這樣的,因為他們每天接收的信息很多,有很大的選擇空間,所以自然不會在一個不感興趣的東西上花費太多時間。同樣的,想要知道用戶是否對你寫的東西感興趣,我們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寫的東西有什么樣的價值?
欲望(Desire )
當用戶愿意花費5分鐘或者10分鐘停下來看你寫的東西時,那說明這篇文案里面有傳輸他想要的價值點,這些價值點能勾起他的欲望,“我想要……”,“我需要……”。例如我看一篇關于熬夜的文章,可能文章寫的熬夜的危害,以及緩解或是杜絕危害的辦法,而我經常熬夜,剛好需要多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我會認真的把這篇文章看完。所以說能讓用戶繼續看下去的動力肯定來自于文案的內容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在這里,你可能要思考的是,你傳輸的價值能給到用戶怎樣的幫助(能滿足用戶怎樣的需求)。
行動(Action )
這個很好理解,當你所寫的東西能吸引住用戶,并提供了他們想要的價值之后,他們肯定會為內心的渴望付出相應的行動。一些公眾號文章的轉發與評論,我們寫朋友圈文案的互動與評論,都是用戶的行動。而我們寫一個文案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引起用戶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