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可知“”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當今湖北地區(qū)為主要輻射地的古代荊楚歷史文化。”
其實每當人類想出一個辯論題目的時候,偉大的上帝(真主安拉)、佛陀、耶穌、穆罕默德等等眾神們就又會發(fā)笑了。
原因很簡單,每當你冥思苦想,想出一個題目,是我們村好,還是鄰村更好的時候,先不用辯論什么,首先可以證明,你最多是個村民。以此類推,當你想出,我們上海好,還是他們北京好的時候,至少證明你是個城里人。
事實證明,當人類煩惱的時候,都是跳不出當前的自我,然后就會為自己假設一個謎題。
是不是感覺以上的內(nèi)容扯的有點遠?當然不是。憑什么說四十不惑?大多數(shù)是指把問題想通透了。
再扯個更遠的話題,人類為什么而存在?我可以直接告訴你答案,自古以來,不管是農(nóng)牧、戰(zhàn)爭、貿(mào)易、西天取經(jīng)還是載人航空航天事業(yè),人類的終極目標就是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文明傳播的范圍更大。無論人類干出多純潔美麗、多丑惡齷齪的事,其實都是為了這一個終極目的。當然,這背后的推手就是暗藏在深處的DNA,它才是讓人類形成現(xiàn)有格局,并影響千秋萬代的魁首。至于DNA是不是巧合產(chǎn)生的,是不是更高級的文明賦予的,那只能另外別論了。
這答案來的夠爽快吧?
再回到我們村的辯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荊楚文化應更注重本地傳統(tǒng)還是融入流行?》,可能還是出題的人不夠嚴謹,我猜他想說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荊楚文化應更注重本地傳承還是融入流行?》,這樣可能更嚴謹一點。
既然開明宗義的闡述了人類文明及局限性,再看這一論題。站在村里人的角度上,我們肯定是要把自己所信奉的文明去做更深遠的影響別人,要不然人類為什么拼命超生、種更多的吃的、搶別人的地盤,不就是為了讓我們同族類的人更多,更多的傳播我們的文化嗎?在小小的地球上,你不去影響別人,別人就會來影響你。
歷史上這樣的案例還少嗎?只是在古代我們用野蠻、暴力的方法去侵略別人,以占有別人的資源,繁衍我們的人種,傳播我們局部人所信奉的文化。
在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的大熔爐里,其實匯合的是人類共有的價值觀,或者說是人類能夠包容兼并,符合人類群體的價值觀的文化。但是它還是為了人類的自我文化傳播而服務。
站在更高的、全人類的角度上看,什么你的文化?我的文化?這都是全人類的文化,沒什么區(qū)別。什么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實大家的文化都是大同的,小異的。文化都是為了掩蓋甚至要戰(zhàn)勝卑鄙的DNA技倆。否則,人類就和其它非智慧動物一樣,只是DNA的載體,為了繁衍而繁衍。
人類的文化,就是為了傳播自己認為的真、善、美以及描繪更好的未來。如果我們信奉不疑,身體力行的文化,無違人類的終極目標,那么無論本地傳承,還是讓它融入流行,都是為了影響更多的人。
所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再來看這個問題,但覺得這不再是問題了。
所謂的本地傳承,就是讓文化在縱向的歷史上影響的更深遠。
所謂的融入流行,就是讓文化在橫向的范圍上影響的更廣泛。
僅此而已,有何可辯?
最后,如果這個文化是你所熱愛的家鄉(xiāng)文化,你就盡力去推廣一下吧,讓它影響的更深遠、更廣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