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看一本心理學的書,叫活出最樂觀的自己,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本教人怎么樂觀的書。大約是受了同事的影響,我也想要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所以會找來這本書看。書中其實主要是說對抗抑郁的方法,雖然我可能與抑郁癥搭不上什么關系,但是書中提到的一些關于樂觀的思維模式,自己平時的確做不到。書中提到,抑郁除了遺傳的問題,和每個人的思維模式有密切的關系,比如遇到一件不好的事情,像今天和同事吵架,或者工作沒有做好,你是將這件事情看做是永久性的、普遍性的,還是臨時性的、獨立性的,前者更容易引起悲觀情緒,而悲觀情緒則是抑郁的罪魁禍首。而對于好的事情恰恰相反,一個樂觀的人更容易將好的事情與其永久性的、普遍性的特質相關聯,這樣可以提升自信。
我覺得對于我們國人來說,從小就被教導要謙虛,也被教育要客觀的看問題,所以,我們似乎很難把好的事情全部歸功于自己的能力,相反更容易自謙為運氣好、大家共同努力等等。固然,這么說也有一定的好處,因為這能讓自己更為融入環境,以免被人認為高傲自大,但是我想,在我們的內心應該堅信,發生了好的事情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