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不死,只是逐漸變身成廣告人。”
01
或許是習慣寫日記,所以自戀;
或許是從小喜歡讀詩詞,所以字戀;
因為自戀,所以字戀。
文字很美,有如“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訣。轉身一世琉璃白。”;
文字很有魅力,有如“總是越來越多人追逐一夜春宵,我們仍然選擇一輩子居家的愛情。”;
見字如晤。“在變幻的生命里,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
獨立成字,組合成詞,代入真情成句。
文字形成句子,便藏著秘密;
句子裝訂成書,方施以魔法。
李欣頻說:“閱讀,讓靈魂擁有最大的領空權!”而文字就像充滿魔法的精靈,任憑創作者的心情隨意而又隨心地自由組合,釋放魔力。演講家,善于將所思所想變著法子的娓娓道來,極具吸引力;而大部分愛寫作的人,喜歡一張書桌、一杯茶,亦或是一支煙,夜深人靜的晚上或日光乍泄的清晨,沉醉于寫作中。
不知道大家高中時候,有沒有寫過議論文?反正我讀書那會兒,是一定要寫議論文的,而且還有套路。議論文寫多了,總想換著法子,于是我嘗試著寫了一篇記敘文,媽蛋,我保證就那一次嘗試,便贏得了作文生涯里的唯一一個鴨蛋,或者說比鴨蛋慘一些,沒分兒,所以我一直記得那次語文考試79分,作文0分。暫且不去評價教育的好壞,且看我那躁動的心,就知道高中有多不愛學習,多愛鉆牛角尖兒。
就在拿到0分作文的當下,老師在班上朗讀并傳閱了一篇其他班同學的滿分作文,我像被洗腦一樣地五體投地:寫的真特么好!
當然,這滿分作文對我并沒有什么影響,也沒起到激勵作用,但內心卻是有一種被屠殺的感覺,開始學著摸索自己的套路,組合文字。
02
一個人,一張桌,一封信。最近很迷《見字如面》,光這個節目的名字就贏得我的歡心,作為一個字戀的人,外加聲控,簡直不能再愛了。
木心在詩里寫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致信吾愛,見字如面”,囊括了寫信人千言萬語也無法描繪出的真摯情感。這就是一個讀信的節目,既是讀信,也是讀心。
在極具聲音魅力和表演技巧的讀信者演繹中,似乎能看到寫信者的內心,我們或許知道他們,或許并不認識,但真情實感在字里行間都表露無疑,沉重得讓人忍不住淚流滿面。
文學大家,清流浮筆,仿佛靜靜看待歷史,品嘗心酸過往。
愛寫字的人,在文章里寄情山水、豪情萬丈;但在信里,他們是孩子、是丈夫、是愛人、是兄弟姐妹、是同胞,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的角色。他們或可愛、或糾結、或懺悔、或遺憾、或無悔……
在網上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大概就是蘇祠博物院考證,在蘇東坡寫給友人的大量書簡里發現,蘇東坡用得最多的詞竟然是“呵呵”。
網友們很調皮的當即腦補畫面——
呵呵,子瞻去洗澡了。
呵呵,子瞻碎覺去了。
呵呵,子瞻要用餐了。
寫“大江東去浪淘盡”,寫“竹杖芒鞋輕勝馬”的一代文豪,原來在北宋時期,也是個傲嬌的段子手。
受老爹的影響,也出于對一代才女的好奇,去翻閱蕭紅的散文、小說,一個才女的凋零和逝去總是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悲愴。湯唯在《黃金時代》中飾演蕭紅,言行舉止間讓我產生錯覺,似乎這就是她當年的模樣。
《見字如面》第一期就讀了一封蕭紅去世前寫給弟弟的書信,家長里短,回憶童年姐弟的點點滴滴,硝煙彌漫的年代里時局動蕩不安,親人天各一方,活著便好。蕭紅信中說道:“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這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不知是否讓當時批判蕭紅“只會寫寫散文”的那幫人感到臉紅?
用真實對抗一眾歌舞升平的喧囂;
用純凈再現生活中最平凡的華麗。
03
現在想想,確實好久沒寫信了。記得成人禮那天,爸爸寫給我一封長長的信,他說,成年意味著獨自承擔責任,對長輩、對家庭、對年幼的弟弟;雖已成年,他不要求我一鳴驚人,只讓我樂觀做人,踏實做事。
常跟朋友開玩笑,小時候父親教我寫作,長大后我卻拿來寫文案,按著自己的方式和節奏書寫內心的聲音,且固執地不愿修改。這么說來,我特么真的好商業。
不知道在哪里看過這樣一句話,大概是“商業迫害文學,文學臥薪嘗膽,以牙還牙將商業文學化”,我且認為這種將商業文學化,便是文案。
一點一滴地,慢慢地光復文學失土。
“詩人不死,只是逐漸變身成廣告人。”
哈哈哈~略顯狂妄,不是我說的哈,我引用來的。
看!有引號。
封面圖片 |? 小段
文字編輯 | 白格姨媽
文字校閱 | 蘇小石
內容未允許請勿轉載,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