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結果出來了,有點小小的吃驚吧,其實這張照片我覺得還可以更好。藝術總是這樣的感性,理性地去分析卻不知從何下手,甚至會異常發覺當初地感性就是最好的選擇。記得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說是在進退兩難時做的決定往往是正確的、無悔的。這道理大抵有異曲同工之處吧。
這里是我來到無錫迄今為止最喜歡的地方,樸素的青瓦白墻彰顯著江南建筑風格與充滿著時尚氣息的酒吧交相輝映。在這里有尚未開發的原始部落,帶你領略另外一番天地;在這里有時髦青年嘶啞的歌喉、架子鼓渲染的激情,空氣中散發著自由與荷爾蒙的芬香;在這里有聞名遐邇的小吃街,聚集著不少吃貨,二哈;在這里有琳瑯滿目的工藝品,文青夢寐的向往,行走于中,腳步輕盈,懷著朝圣的心,生怕打亂了工藝品散發出來的芬芳。上一篇微文的小視頻就是在這邊拍攝的——南長街。聽說,無錫有條街
其實這張作品之前的推文有分享過拍攝的小技巧。【作品分享】夢中家鄉美攝影中也深諳一些效果的技巧,但大多沒去嘗試,還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這次的慢門效果就是其中的一例。
而攝影師的學藝不精或者不負責任,倒霉的總是模特。為了拍攝這張照片,好友航航站在那邊足足有三分鐘。事后他對我說,“有個人說那小伙子沒事吧,怎么對著垃圾桶笑呵呵的,還一動不動。”(因為沒帶三腳架,只能發揮我的聰明才智啦!)“為藝術獻身。”我愧疚地說。額,在這里向你道聲謝。
原本我以為快門最起碼要調到5秒左右,試了幾個參數,都是好似被蒙上了一層紗布似的。
(第一次拍攝地點 ? 參數:ISO:100 ?F:7.1 ?快門速度:5S)
上圖是快門速度過慢地結果,在曝光時間內走過的人太多,就形成了薄紗狀遮擋在主體前。后來換地點更改快門速度,依次試過2s、1.6s、1s、1/2s、1/3s,最后鎖定在1/3s左右,下一步就是等待時機,或者一連串的拍攝,選取最有感覺的一張。
(參數:ISO400 ?F:4.5 ?快門速度:1/3s)
曾記得和好友航航討論拍攝的片子沒時間修,感覺與沒拍沒什么兩樣。“最起碼你想修時可以拿出來呀!”這次體驗到了,為了更加直觀的描述薄紗狀,翻到了底盤中的片子,好幸運。再上幾張南長街的圖片,炒雞美的地方。
再送上一枚靠脖子以上吃飯的帥鍋,有意者可發自己的照騙三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