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寫這篇感悟之前,我正借著周五晚上的輕松感,忍不住又打開了最近很火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剛剛在吃晚飯的時候看了前面的一集),想快進看一下最新更新的那一集演到哪里了。在播視頻前廣告的時候,被舍友聽到,然后她在隔壁喊:你不能再看視頻了哦,八點了。
我一個驚醒,心里充滿了對她的感激,然后默默地放下手機,趕緊洗漱之后坐下來開始構思晨讀。
今天的晨讀內容是時間管理,其實我更想從我近來的親身經歷來描述一下。
現在的我可以每天早起讀書,下班后洗刷坐下來繼續讀書寫晨讀,或者先去跑跑步。時間緊張而充實。
但其實這改變發生的并不久,一切都是從加入小灶群之后開始的。算算不過3個多月的時間:
我在簡書上寫文章寫了16萬字。
讀的書前期沒計算數量(改變初期沒有狀態數量其實也不多)。但是從6月12日看完《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之后,開始了“100天讀33本書”的行動,到今天是第33天,我讀的第11本書《圍城》馬上完結,并且此前每一本書都做了讀書筆記和讀后感。
這和很多人比,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對我來說,確實是一種巨大的進步。我從最開始渾渾噩噩,每天不知道時間花在哪里,到加入小灶群初期因為個人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每天都像打仗一樣忙亂不堪,到現在基本可以在一種稍微緊張的狀態下完成提前安排好的任務。這中間的經歷也理所當然的曲折,甚至摻雜著我的血淚。
以前我是一個對時間沒有概念的人。回想一下之前的生活,大體是睡到7點半起床,洗刷之后上班。下班之后,回家吃著晚飯追著各種劇。晚飯后繼續躺床上沉迷于各種電影電視劇中無法自拔。或者和同學聊微信,逛淘寶,刷微博。過了11點之后,開始掙扎著去洗漱準備睡覺,但往往掙扎失敗,拖延一個小時之后我才戀戀不舍地放下手機走向衛生間。
這中間當然也“覺醒”過,試圖改變自己,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但是每次開始前雞血滿滿,但堅持三天又恢復原樣了。因為各種原因:上班太累,看劇太爽,睡眠不足……總結起來就是:盲目。
早起? 我也試過,也下載過一些打卡APP,但是都沒有堅持下來。因為起不來,也因為即使起來了也還是昏昏沉沉什么都做不了。
后來,我加入了小灶群,同時開始上阿何的時間管理課,才知道時間管理并不只是提高效率就可以,也不代表學會時間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就能管理好時間。
它是不僅需要你有健康的身體加上好的情緒,還需要利用好的工具配合好的習慣。
剛開始入群的時候,我每天晚上的時間只夠寫一篇晨讀感悟,而且還經常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沒有時間寫。或者想寫寫不出,拖延到12點以后完成。那種著急睡覺的心情和作業沒有完成的焦急,讓我每晚都處在一種焦慮的情緒中。
雖然短短的三個多月,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與重啟,抓狂與平靜;在一次次調整中,我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尤其7月份,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我的計劃之中。每天最基本的晨讀、讀書一樣也沒落下。
跟著小灶群,養成了做月計劃的習慣。當然前面幾個月的計劃完成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有了計劃之后,我就會對接下來的一個月的行動做到心中有數。但是心中有數還不夠,沒有強大的內力和外力支撐,很容易和之前一樣在行動中失敗。
所以,我給自己手動添加了外力來約束自己。
比如每天早晨5點20的早起,為了怕自己偷懶,我給自己定了一月三次晚起機會,超過之后,每次晚起,給群內小伙伴發200元紅包作為懲罰。
同樣,晨讀感悟也是,完不成群內200紅包。
這樣,當我偷懶時,想想這些在月初已經潑出去的“水”,也只能埋頭繼續堅持了。
另外,一月時間在執行時周期難免過長,計劃和外界壓力也會有失控的時候,所以,接下來是任務拆解,將月計劃分配到每周的計劃列表中。
每周計劃,我同樣是按總量制定。
比如一周讀完2本書,提前列出書的名字。
每日晨讀感悟,每本書的讀后感。
每周跑步三次。
然后列出每項任務完成所需的時間,最后相加。得到的總時間就是你每天需要投入到學習中所需的時間。根據這個時間,對你的每天進行拆解,科學分配。
最初我是每天5點20起床,簡單洗刷收拾之后,將近5點40。先讀完薄荷閱讀每天的英文內容,然后讀書。
后來我發現這樣截止到6點40,我讀書的時間并不能達到一個小時。然后我做了調整,將英文閱讀挪到每天上班的路上。這樣英文和中文兩不耽誤。還能減輕晚上的閱讀壓力。
晚上的時間比較寶貴,因為要同時完成閱讀和寫作任務。但是根據之前的推算,每天需要投入的時間減去早上學習時間,就是你晚上需要投入的時間。從你入睡時間往前倒推,預留出半個小時的緩沖時間,就可以算出每天你開始進入學習的時刻。
像我每天最晚也要8點鐘坐下進入晨讀狀態,才能完成當天的任務。
有了這個概念以后,每天下班,我會抓緊洗刷。或者去跑步,或者坐下來吃點東西。
為了避免學習時間占用,我開始拒絕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和聚會,工作也盡量提前完成避免加班。
學會了清理,讓家中保持整潔。養成東西取過之后放回原處,不用的隨時丟棄的習慣,可以大大節省整理房間的時間。
另外,在讀書和寫作時,將手機開啟飛行模式,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分心,提高寫作和閱讀的速度與質量。
再比如我會下班路上看幾遍晨讀,提前構思,又可以節省晚上構思的時間。
像昨天下班和朋友約好看電影,但是我依然完成了晨讀感悟,晚上甚至還多了1個小時的書。
我的時間變得多了起來,這些都得益于合理的時間管理。
當然我知道自己做的并不完美,我的時間管理方式也不一定科學。但是,確實是在一次次的實踐和學習中,讓我有了對時間的概念。比如1個小時,它可以讓我看一集電視劇,也可以讓我寫一篇文章,讀50頁書,跑8公里。在有了這些概念以后,當我拿起手機時,就不會像以前一樣,無意識的看上幾個小時。
這就好比家庭主婦持家。當她知道自己手上每天只有固定的一百塊錢但是要養活一家人以后,就會想著辦法用這100塊錢買更多的東西。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拿著100塊錢買一堆無用的零食回來。
所以,你的“100塊錢”換回來的是更多有意義的東西,還是只是一堆毫無營養價值的零食,完全取決于你怎么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