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Vol.01
壹/
世界上有不喜歡聽好話的人嗎?沒有,中國人尤其愛聽好話,縱觀上下五千年歷史,上到王侯將相,下到販夫走卒,對于好話都沒有抵抗力,而且說的越夸張越愛聽,越討喜。
除了逢年過節大家見面要說好話討彩頭,工作中生活里歌詞中屏幕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得到說好話送祝福的場面,而一些企業或集體甚至把一些帶有美好愿望的話做成標語的形式廣而告之,說好話似乎成了一種正能量社會必不可少的元素,可這些祝福是真的嗎?
我住的小區門口也用碩大的廣告字貼著一句吉利話,“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下班”,這句話乍一看上去愿望樸實,簡單溫馨,可仔細一咀嚼,就會感覺怪怪的。
每天早班高峰的地鐵或者是公交車上,舉目望去盡是一臉疲憊或是麻木的表情,有幾個人是眉開眼笑、歡天喜地上班的?高高興興上班這一幕或許只能在采訪類似你幸福嗎?之類的節目中才能看到吧。
至于平平安安下班這話更是細思恐極,連平安回家都得祝福,我們是生活在刀光劍影的殘酷江湖嗎?仿佛出門的下一秒我們與家人就要陰陽相隔。
上班不高興,出門不安全,其實這些好話不正反映當下我們所擁有相反的生活狀態么?
與此相似的語境還有很多。
對老人我們會說“祝您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話里透露著老人處于一種身體走向衰弱的亞健康狀態,而長命百歲更多是一句附加品,一千個人不知道有沒有十個能實現。
對從政的朋友我們會說“祝您步步高升”,這也意味著這位朋友還沒有達到讓他滿意的最終職場目標。
而“恭喜發財”更是適用度最廣的好話,不過被予以祝福的對象一定不會是富甲天下的成功人士,你能想象福布斯富豪榜上的王健林和馬云互道“恭喜發財”嗎?
所以,好話往往都是空話、大話、假話,但人們依舊愛聽。
章節Vol.02
貳/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或許正因為處于得不到或者說還沒有得到的狀態,才更希望通過別人的態度來增強自己的信心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個時候好話更多的是一種語言上的春藥。
那么僅僅是因為別人喜歡聽好話,我們就得說給他們聽嗎?憑什么?
臺灣主持人蔡康永曾經寫過一本叫《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書,開篇就把說好話形容為最沒有成本的劃算事,并這樣總結:“你會不會說話,你有沒有能力去想象;聽你講話的人是什么心情,想聽到什么”。
在蔡康永眼中,說好話成了非暴力溝通的最佳方式,而且是能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取得信任和好感的手段,更關鍵的是沒有成本。
康永說的比較委婉含蓄,其實通俗點說,就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而天底下無利早起的人實在不多。
比如在金庸的《天龍八部》中,星宿派眾弟子在門派里的地位高低便不是根據大家的武功高下來評判,而是看誰的馬屁拍的響亮,誰的好話更得丁春秋歡心來決定。阿紫能夠當上大師姐,靠的就是看家本領會說好話。
————阿紫心念一動:“往昔師父對我偏愛,都是因為我拍他馬屁之時,能別出心裁,說得與眾不同,不似這一群蠢才,翻來覆去,一百年也盡說些陳腔濫調。
在“聰明人”眼里說好話顯然已經成了一門技術活,不僅要會說更要有技巧,至于真不真實夸張不夸張根本沒人在乎。
但是討好的對象還是有講究的,可不能逢人就說,一定得是上位者才行。比如任我行被東方不敗關在地牢里時,人人都稱他為神教逆賊,避之唯恐不及,可是當他成功上位,當了新的日月神教教主的時候,大家的嘴臉是這樣的。
————上官云大聲說道:“圣教主智珠在握,天下大事,都早在他老人家的算計之中。他老人家說甚么,大伙兒就干甚么,再也沒有錯的。
”鮑大楚道:“圣教主只要小指頭兒抬一抬,咱們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萬死不辭。
”秦偉邦道:“為圣教主辦事,就算死十萬次,也比胡里胡涂的活著快活得多?!?/p>
又一人道:“眾兄弟都說,一生之中,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幾天了,咱們每天都能見到圣教主。見圣教主一次,渾身有勁,心頭火熱,勝于苦練內功十年?!?/p>
另一人道:“圣教主光照天下,猶似日月神教澤被蒼生,又如大旱天降下的甘霖,人人見了歡喜,心中感恩不盡?!?/p>
或許有人會問,那如果有人三百六十五天對你說好話,豈不是抱著什么目的嗎?
不用緊張,這不正說明你有利用價值嗎。你什么時候見過達官貴人眾星捧月的以一個小市民為核心大肆吹捧的。
歸根結底,說好話不過是一種沒有成本的意淫。
在這個時代,虛偽就是文明最大的“美德”,至少主流價值觀是這么認為的,也是這么做的。
不信請看《環球時報》——XXXXXXXXXXXX,中國或成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