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十一
作為開篇,這一篇改了又改,碼了又碼。刪過三整篇,否定的素材上了兩位數(shù),最后還是覺得別寫得太隆重——萬一以后本十一太優(yōu)秀,這篇被翻出來作為批斗對象可就不妙了。
所以這篇寫下來很短,僅僅充其量算作簡單的介紹,喊兩句口號,裝個模樣而已。我暗搓搓的設想就是讓它埋沒在我的日更歷史清單里最下方,安靜地棲息在角落里,做一個形式主義的、短而無用的尾巴。
創(chuàng)建這個號的原因是我喜愛安利的本質(zhì):我希望全世界都能和我喜愛不少同樣的東西。最好是在芝加哥的某條小巷里被蒙面歹徒威脅著交出癟而平的錢包時,都能顫巍巍地以“你看過《帕梅拉》嗎?”開頭,然后愉快地握手、交談、唾沫四濺地訴說對里頭那些無窮盡嘮叨的共同憤慨,互相傾訴那其中即使很有文學開創(chuàng)意義但是怎么看都十分碎碎念的長篇累牘的書信有多么讓人想跳頁,因彼此的沒追求感到知己般的感動,最后以我丟失了一個錢包卻收獲了一場愉快的談話作為結(jié)尾。這樣的共同喜愛,管他時間地點人物,我通通來者不拒。
于是我在前幾個月做了個決定,將安利真真正正地發(fā)揚光大。每讀完一本書只能和身邊的朋友激動地推薦令人感到笨拙又收效甚微。他們總會很感興趣,但是故障總是很多:有時他們會忘了書名;有時他們會買到翻譯失敗的版本;更多的時候我被告知“沒時間看書,更愿意聽你講故事”。
這個理由我聽得多了,所以慢慢地近乎被說服了。我的尊敬的娘親總是告訴我,她“沒有時間看書”,我爸也是這樣。有時候我會感到一種荒謬的自豪,好像就我還在以驚人的速度看完一本又一本大部頭小薄本,是這個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讀書人似的——這當然是扯淡,我充其量就是個小透明,看的書肯定還沒到一千本。
所以,偉大的暑假來了,我的書單蠢蠢欲動。我非常激動,非常歡喜,想要用自己口袋里為數(shù)不多的那點存貨發(fā)揚光大我書柜里雜而真正有趣的那些可愛的書籍。我在此可不打算引用什么生僻的名言增強距離感或是文章整體的“格調(diào)”,我只想喊兩句口號,咋呼咋呼地向全世界吹噓書籍即正義,宣示本十一就要開始自己的安利旅程啦:)
如果你看到了這里
為什么不點個贊呢
【比愛心.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