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申報材料的規范填寫(四)
——研究現狀
在我們的接觸范圍內的課題申報資料一般都是制式內容,多以表格形式呈現, 常見的課題申報資料一般包括《申報表》《課題設計論證活頁》《可行性分析活頁》。其中具體內容會有一些差異,但主要項目大同小異。申報資料核心內容主要都是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和基本思路,還有前期的文獻資料等內容。下面我們把《申報表》《課題設計論證活頁》《可行性分析活頁》 中常見項目歸結為15項,分別予以說明。
研究現狀
要具體說明“關于這個主題國內外已經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哪些可以用來借鑒,還存在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方面值得再深入研究”等。其主要目的是要從現有研究成果中找出不足,最后落在問題上,或形成對立的觀點,找出困惑。我們看一個例子:
《統編本七年級語文教科書助學系統使用策略研究》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在中國知網上搜索“語文助學系統”關鍵字,從2016至今有21篇相關論文。與本課題研究方向聯系緊密的有《部編本七年級語文教科書助學系統的使用研究》(李明亮),《初中語文自讀課文助學系統分析及使用策略研究》(朱飛英),《部編本七年級語文教材助學系統使用策略研究》(楊皓楠)。這些研究多為編排體例和應用策略理論研究。
關于助學系統的功能,有代表性的研究還有:閻立欽將語文教材體系分為課文系統、助學系統、作業系統和知識系統,這是助學系統首次被劃分,隨后王相文指出助學系統的作用一是直接顯示編者的編輯思想和意圖,二是確定教與學的共同目標,三是為學生自主閱讀掃清障礙;四是有助于施教范圍的標準統一。
國外在教材助學系統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沒有找到與我們課題緊密相關的成果。梳理文獻資料發現,國內這些研究集中在對教材助學系統使用現狀、使用策略和不同教材助學系統體系對比的理論研究層面上居多,并且主要傾向于課本中具體某項助學系統的單獨微觀研究,而對課本助學系統的整體研究比較少,更是缺少針對我區實際情況的成果。因此,我們的研究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小學低年級段語文精讀指導中的循象明意實踐研究》的研究現狀
精讀指導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到今的語文教學都重視對精讀的指導。我國傳統的閱讀教學就十分強調熟讀精思,宋代的替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說過:“熟讀精思,虛心涵詠,切己體察”。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說的都是精讀深悟,進入情境,體驗情感。當代小學語文專家高萬同也提出了以“讀書內化”為主線,以培養語感能力為核心的閱讀教學觀點,探索出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讀書感悟的心理過程是:循文、明象、體情、悟道,即感知語文文字,再現事物表象,進入課文意境,體作者思想感情,了解寫作意圖和方法。要“宏觀把握,綜合感受言語,最佳的方式當然是讀書,并強調讀書當然不是要一味地呆讀死念,必須注重方法指導,要逐步教會學生用兩條視線去進行閱讀。一條是眼睛的“重現視線”,負貢吸收語言符號以供心靈辨認;一條是心靈的“心理視線”,透過文字符號,能看到一個個典型表象和邏輯意義單位。這樣,他們就可以靠“一邊讀,一邊想”,沿著“循文-明象-體情-悟道"的路線,順利進入“讀書內化的自由王國。(先概述國內相關領域專家,或者相關研究取得的成果)
國外,建構主義提倡情境性教學。指出教學應使學習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為此學習內容要選擇真實性任務,不能對其做過于簡單化的處理,使其遠離現實的問題情境。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再指出國外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