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評審在科研和出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出版過程中尤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作者根據審稿意見修改稿件。然而,回復審稿意見并非易事——回復得當,文章或將得以發表;稍有差池,就可能慘遭拒稿。正如愛思唯爾的執行出版人Jaap van Harten博士所說:
“年輕學者是在前輩們的指導下開始寫論文的,但前輩們往往沒有指導他們如何回復審稿意見。寫作有點像作曲,很難系統培訓,但針對一些要點,還是可以也應該給予新人專業培訓的?;貜蛯徃逡庖娋褪浅1缓鲆暤囊粋€要點,加強這方面的培訓不僅對作者有益,對提高編輯和審稿人的工作效率也大有幫助”。
小編,之前就有一個老作者,文章提交修改稿后,就被拒稿了,說是審稿人表達出文章不合適,哎~~~,好不容易等了1個多月,進入一審,眼看再過半個月就可以錄用了(中科院2區安全科學類SCI&EI雙收錄期刊,平均2個月錄用),所以說,為了大家不在一審環節,半途而廢,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下面把平時總結的一些回復審稿人意見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的大家帶來一些參考和啟發。
如何有效回復審稿人的意見?
一.審稿意見回復大致的布局:
1.第一頁先先寫一封cover letter
2.第二頁開始起草response letter(詳細內容如下幾點)
二.所有問題必須逐條回答,不帶僥幸心理
最簡單有效的回復方式就是逐條回復。復制審稿人的每條評論,并在評論下方給出你的答復,越詳盡越好。并回復每一條意見前,先表示感謝,彰顯禮貌與謙虛。比如審稿人說“討論部分不夠清楚”,你不能只回復“已修改”,先表示感謝,然后應該具體到“我們修改了討論部分位于第24頁的7-23行”。這樣編輯和審稿人就能一眼看到你修改的部分,對大家都有好處。也是對審稿人提交意見的尊重。然后,遇到一些問題,比較麻煩,很難應對,怎么辦?如下:
1.遇到難回答的問題怎么辦:
如果遇到了非常難回答的問題,比如審稿人質疑文章的創新性有限,價值不大。這些是文章的硬傷,是沒有辦法修改的。贊同審稿人的意見肯定不好,但是用回避的方式不回答更不好,既不禮貌也側面贊同了審稿人。這個問題盡管很難回答,但是還是要去爭取一下,比如再強調一下文章里面相關的幾個句子。同時作者必須將自己的發現或文章的新意陳述的非常清晰,如果有必要的話,增加一些領域其他研究的介紹并且指出你的研究有何不同。要知道每個人的見解不同,雖然一個審稿人覺得意義不大,但是決定權畢竟是在編輯手里,只要編輯在綜合多個審稿人意見之后還覺得文章有可取之處,也就沒有問題。
2.遇到對文章的理解有誤,而提出的比較怪的問題,怎么辦?
有的審稿人與文章的研究方向有差異,或者沒有認真讀文章,導致對文章的理解有誤,從而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卮疬@些問題的時候,可以首先引用一下文章的相關句子,然后指出文章的真正意思。接著承認是自己的表達出現問題了,讓審稿人曲解了意思,最后指出句子已經重寫,表達的意思已經更準確了。這樣的回答,既巧妙地回答了該問題,也避免了讓審稿人尷尬。
三.別只顧回復,忘了修改
作者所犯最嚴重的錯誤之一是回復了審稿人的所有評論,卻忘了修改原稿。避免這個錯誤的方法之一是添加行號。在回復每條評論時,寫下你修改了哪一頁哪一行,這樣就能保證你事先做了修改。方法二,是在論文中用顏色標注修改的地方,讓人一目了然,即為修改稿。
四.注意回復時間的把控
把握好回復的時間尺度,原則上是不能讓編輯覺得你過于草率,不夠重視(更不能超過deadline)。要根據具體的修改意見,掌握好修改時間。即使是minor revision,意見比較少的,只需要花一天甚至幾小時搞定的,也不要立刻投回去。至少一周后再投出去,因為在這一周里你還要充足的時間去檢查論文里的小毛病,更重要的是,編輯不會覺得你是在敷衍他。如果是major revision,建議至少三周后再投,修改到盡量符合審稿意見上的要求。否則一旦讓你重修,將會浪費更多的時間精力。
五.范例分享:范例一
范例二
范例三
以上只是個人總結的一般性的方法,運用的時候還需要大家見仁見智。大家在回復審稿意見時有什么經驗和心得,歡迎在評論中留言,與大家分享。
SCI TOP 期刊發表案例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O6-2eP0sKaJRio5214KWSg?, 藍字關注公眾號,了解更多期刊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