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是老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契機,一般一學期會有一次。有些學生會怕家長會,因為一般家長會都是在考試之后,作為老師,其實我也不大喜歡家長會,因為家長會意味著無限忙碌,得各種準備。
記得第一次作為班主任召開家長會是在高一,那會兒壓根不知道怎么弄,感覺就是糊弄過去,而且特別緊張,基本上跟家長們匯報了下學生成績便完事了。
第二學期,變得更有經驗的我開始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家長,我會想來了解什么呢?當時的我想不到那么多。所以,我特意用問卷網陳列了許多問題,只是希望能更了解家長們來開家長會的需求。除了我陳列的,我還讓家長自己寫了問題,最終匯聚成果,家長會的效率明顯提高了許多。
不得不承認,了解家長的需求后,還是存在后續的操作問題,即如何利用短時間,與家長達成更多的共鳴,這同時也成為我這次策劃家長會主要的工作目標。
我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所以常常跟學生會打感情牌,以此來讓學生更理解我,從而達到師生共情。但是我發現打感情牌更多采取的一種演說的方式。猶記得上次家長會,我語重心長的跟家長說要共情,多理解學生,說的聲情并茂,甚至感動了我自己。但最后發現,也只是感動自己而已,家長只是一時的觸動,回去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
話說回來,莫非我又在追求一勞永逸嗎?想要通過一次家長會來解決很多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好像有!這樣說來,是不是本真我的要求就定的非常之高!甚至高不可攀。因為我妄想解決別人十幾年無法解決的問題。想來也是有點幼稚。
那么,家長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難道就為了來看成績嗎?
我想,起碼要讓家長有所收獲吧?至于收獲多少,那是另外一碼事。
近段時間家長會,班主任們紛紛想招數,可謂各有千秋,但我還是沒什么想法,還是在各種苦思冥想,苦心焦慮。除了匯報成績,腦海中,沒有任何想法飄出來。
在我不知道怎么辦時,我總會尋求工具或他人的幫助,所以這個時候我請教了我敬愛的張老師。
她給出的建議是:做一個開場暖場的小游戲,而且跟主題契合。我跟她提出要讓學生寫信,讓學生寫家長和家庭環境的期望,她給我的意見是問卷的方式,然后直觀的呈現給家長。讓家長和學生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匆忙之中,我又開始覺得時間不夠,就這樣,我回家了。
回到家中,腦子感覺已經轉不動。家長會PPT還是原來的模樣。莫名中給我班方老師打了電話,邀請他過來給家長講座,因為上次家訪活動也是邀請的他來講,效果不錯,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都有,所以讓我萌生了請他的想法。
其實,面對這么緊張的自己,我也開始做減法,家長會無非是那兩個小時,只是怎么過的問題,粗糙和簡單,看自己的選擇,與其讓自己如此焦慮,還不如做個減法。當自己這樣想時,事情便立馬輕松簡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