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中午飯畢,百無聊賴地坐在電腦前,瀏覽著簡書作者寫的文章,作為一名資深讀者,早已知曉這個軟件,旨在為寫作者打造最優秀的寫作軟件,為閱讀者打造最優雅的閱讀社區。從下載這個軟件那一刻起,便深深地沉迷于簡潔干凈的軟件界面,極其符合我的“極簡主義”和“生活美學”價值觀。
第一次在簡書上發布文章——2016年11月1日
作為一個理科生,除了堅持寫日記以記錄生活點滴、為洛陽電影資料館放映撰寫主持稿以及工作所需寫匯報材料、工作總結之外,此生從未想過寫文章,直到有一天,見到了微信好友正齊的連續幾十天使用簡書發布文章,敬佩之余,查看了一下正齊的簡書文章,發現他曾在年初立誓:“2016年要在簡書上發300篇原創文章!”正齊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打動了我,以書寫笑來老師文章讀后感為契機,嘗試使用簡書發表了第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不愿放棄安全感而困在永恒的當下》,由于第一次使用,具體的操作生疏,足足耗費了兩個鐘頭才將文章發布。緊接著十天,忙于封閉集訓參加考試,輾轉于鄭州、成都兩座城市,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備考之中,忙碌完畢,已至11月中旬,緊接著便是處理積攢多日的工作欠賬,逐一理清工作思路之后,工作之余籌備11月資料館電影策劃與主持工作,11月19日下午如約放映英格瑪·伯格曼的影片《秋日奏鳴曲》,了卻一樁心愿。
第二次在簡書上發布文章——2016年11月29日
從11月19日起,緊接著數天,閱讀笑來老師的文章后遲遲未著手撰寫心得體會,以加班、喝酒、陪伴家人、無靈感等諸多理由予以逃避,足足拖延了十天,歷史欠賬無法彌補,然而本周的讀書心得體會依舊遙遙無期,29日晚上工作結束之后,回到家中,靜坐書房,遲遲未寫的壓力產生的焦慮,將我壓得喘不過氣,讓我成為一名徹徹底底的重度拖延癥患者,腦子里對寫作甚至產生了抵觸,產生的愧疚之感,令我疲倦、緊張、易怒、情緒不穩定,打開簡書,看我的公開文章欄里,僅有一篇孤獨地、安靜地呆著,如同被遺棄的、無家可歸的孩子般可憐,心中慚愧不已,此刻終于下定決心,用時不到一個小時,完成了第二篇文章《缺少智慧的資金,最終是別人的資本》,發布完畢,立下誓言,從今日開始,啟動100天書寫計劃,并每天發送朋友圈請微信好友們監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從11月29日開始,簡書寫作進入軌道,如同道德經里所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下定決心起誓之后,逼迫自己每日在簡書上寫作發布,于是有了第一篇、第二篇文章,30日順理成章地完成了第三篇文章《跑步一百天只是征程的起點》,以紀念堅持跑步百天。今天正在撰寫的正是第四篇文章,我相信自己的自律、意志力和強迫癥,以及“完美主義”的價值觀,我會一直寫下去,直至生命終結!在這一個月糾結、茫然、無助、焦慮的過程中,今日適逢注冊簡書一個月之際,談談我學到了什么,以期有所啟發!
收獲1:治療焦慮的最好方法是馬上行動
其實每個人都有拖延癥,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人的大腦里時時刻刻存在理性思考和及時行樂之間的博弈,人的本性趨向于做簡單的事情,于是當你理性思考制定的計劃遇見及時行樂時,往往會放棄計劃而去及時行樂,做簡單的事情,例如寫碩士論文,自開題報告上交之后,足足拖延近一年,遲遲未能動筆,計劃清單列了無數張,決心下了無數回,總以為時間尚早,硬是將一年的論文撰寫任務壓縮成臨近答辯前的四天之內,那四天的痛苦刻骨銘心,白天忙工作,晚上忙論文,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答辯歸來,高燒數天。此次簡書寫作也出現了此類情形,區別在于,撰寫論文的目的是取得碩士學位,而簡書寫作的目的是記錄點滴思考,拖延帶來的焦慮侵蝕著我的靈魂,令我寢食難安,甚至影響了生活和工作,還好能夠及時止損,29日、30日以及今日連續三篇文章發布,我的行動力得以恢復,焦慮隨之減退,今后面對拖延和焦慮,馬上行動絕對是一劑良藥。
收獲2:許多事情并非你想的那么困難
每個人在面對從未涉足或者不熟悉的領域時,總會產生畏懼的心理,這是心理自我防御機制啟動的結果,大多數人會因此停滯不前,不愿嘗試,不愿貿然進入,歸根結底是恐懼失敗,然而不去嘗試,永遠不會成功,大家把“失敗是成功之母”掛在嘴邊,卻不愿挑戰自我,而是甘愿放棄,甘愿逃避,其實,當你嘗試之后,許多事情并非你想的那么困難,例如寫作,許多人和我的想法一樣,總感覺文采這件事兒是天生的,是文科生的專利,我并不否認一些人先天具備寫作的天賦,文字信手拈來,筆下生花,但是我相信,對于大多數普通如你我的人,只要敢于嘗試,努力付出,持續寫作,必有所獲。
收獲3:當日事當日畢之后的力量感和自信心
連續三天完成寫作任務,比預期的順利,更重要的是當日事當日畢之后產生的暢快感和成就感,讓我全身充滿了干勁,力量感十足,自信心爆滿,通過寫作讓我更加專注于當前最緊迫的事情,第一時間處理完畢,而不是以往的拖延、逃避,事情早晚要做,為何不從容地把事情做好呢?力量感和自信心能夠幫我驅散困乏,緩解疲勞,讓我保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心態,始終保持一種亢奮的、如同打雞血般的狀態,連續幾天熬夜至凌晨兩點,堅持七點早起上班,并未影響工作狀態,反而始終保持高效,思路清晰,冷靜思考,卓有成效解決問題。
收獲4:以文字的方式記錄點滴思考是一生的財富
游戲《仙劍奇俠傳四》結尾動畫處慕容紫英的一段話:“人生一場虛空大夢,韶華白首,不過轉瞬。”讓我銘記于心,令人唏噓不已。歲月無痕,浮生若夢,三十多年的時光流逝而去,歲月悄悄地在臉上刻下痕跡而不自知,直到有一天,馳騁籃球場上揮汗如雨時,一名十八九歲的大學生叫了我一聲“叔叔”,方覺歲月不饒人。平日讀書、觀影較多,輸入不少,輸出不多,可惜隨著時光的流轉,書本中所寫,影片中所述,早已不知其所終,腦海中不時冒出的念頭、靈感,抑或思考,以及人生的經驗教訓,所感所悟等,通過寫作的途徑,以文字的方式,記錄點滴思考,或者引以為鑒,或者拋磚引玉,或許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避免少走彎路,無需耗費時間摸石頭過河,若干年后,這一篇篇文章不僅記錄了我的人生點滴思考,而且見證了我曾經走過的歲月,將作為一生的財富,不辜負匆匆流逝的年華。
收獲5:生命在于不斷挑戰自己的舒適區
絕大多數人喜歡安穩的人生,而我卻喜歡折騰,從大學開始,直到今天,有人尊重我的生活方式,有人冷嘲熱諷說我有病,我淡然笑之,不解釋,不說服,按照自己的方式踽踽獨行。人們一旦習慣于自己的舒適區,便不愿改變,喜歡按部就班,輕松愜意,了此一生,然而舒適區待久了,便沒有了危機感,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待醒悟之時卻為時已晚。自寫作以來,從恐懼到抗拒,從嘗試到堅持,從開始的不適,到如今的習慣,通過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面對那些不適感,逼迫自己不斷改變去逐漸適應,持續成長精進,達到人生新的高度。生命在于不斷挑戰自己的舒適區,強迫自己離開,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尋找上天賦予的使命,生命不止,折騰不息!
今天是連續寫作的第三天,養成每日寫作的習慣,堅持寫作100天,以此文立誓,加油!
我們日復一日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因此所謂卓越,并非指行為,而是習慣。
——亞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