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魚和我說她太煩了,總有些無關緊要的泡沫人際在浪費她原本就緊緊湊湊的時間。小魚的性格呢,我是知道的,軟軟糯糯的,就是個肉包子,凡事不懂得拒絕,千八百年迫不得已才能拒絕一個人,雖然表面上風平浪靜淡定無比,內心卻是波濤洶涌譴責自己。
她說,有時候感覺自己怎么那么情商低,該說“不”的時候不說,不該說的時候腦子一抽說的比誰都快,感覺有時候她就是被滿滿當當的被麻煩被漠視。
我想,這應該是每個老好人都有的困擾吧。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老好人呢?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老好人大多太善良,太溫和,底線太低,原則不明,被人得寸進尺依舊笑臉相待,人緣基本較好,但沒有威信。
有些人找人幫忙,態度特別囂張,上來就命令式的語氣,讓人給她干事。一次兩次,嗯,可以。我幫你,我講義氣。我沒求你感謝我就算了,結果然后對方來一句“你應該感謝我”,我一臉懵逼問為什么啊。人家理直氣壯地回答:因為我提醒了你該做什么啊,讓你表現了你的善良,這個理由還不夠嗎?
夠個頭啊?
那么看到這里,你是否也是如此這般經常無私答應他人的要求呢?縱然自己心中不情愿也還是會習慣性地順從他人的意愿;縱然自己已經焦頭爛額忙得要死,也毫不含糊地答應別人的請求,事后心中一萬個苦悶啊。特別是當提供了幫助還沒得到好的反映時,更是郁悶至極,后悔答應對方了。這就是這么一個很大一個群體——老好人——習慣性無條件接受他人的要求。
為什么拒絕他人就這么難說出口呢?
在我來看最直接原因就是擔心拒絕他人會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從而造成不好的結果。他人向自己尋求幫助,本就會獲得一種受重視感,知道自己是受他人需要的,如果拒絕對方的請求,豈不會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再受重視、不再被需要。我們都不喜歡這種從好到不好的眼光評價,害怕周圍人因此而遠離自己。所以,為了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就不得不違心答應對方的請求。
那么這樣,真的會保持或者提升自己的自尊并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嗎?
答案是否。很多人也發現了,自己多次提供幫助最終換來的是無休止的過分要求嗎,好心成了可以被任意踐踏的東西了。
到這種地步恕我直言主要是因為老好人不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憤怒。一個連自己反抗的權利都不清楚的人,是在暗示外來的可以隨意地加在自己身上。
曾經我的初衷是要做一個對任何人都好,都尊重的人,這也是大多數父母從小會給我們培養的思想。這話是沒錯的,對別人好、尊重別人是良好修養的體現,也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但是有兩點我們要明白:
1、我們對別人的尊重,應該出于修養的自然表現,而不是內心有所希冀和所圖,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2、這個世界很復雜,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你也沒必要討好每個人,我們要有底線和原則,要變“強”,不必奢求成為一個老好人,他強任他強,明月照大江。
在知乎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很應景這個問題,分享給大家:
“得罪幾個人沒那么可怕,一輩子活得委曲求全戰戰兢兢才最可怕。這個世界,有一類人的確嘴損,陰一句,陽一句,就說得你臉上擱不住了。你還不好意思翻臉,一翻臉顯得自己小氣,卻又還不上嘴,啞口無言,急在那里。若與這類人急赤白臉動真格的,不管贏了輸了,最后都是你輸了。因為,就這么一個陷阱,你“撲通”一聲跳了進去。無論多寬廣的你,一下子便顯得窄憋。更遑論,你一認真,還會生一肚子氣。也就是說,人家好好的,你卻自己重創了自己。對于這種情況,你只需冷眼冷顏。必要的時候,一句話噎死對方就夠了。此后,他便很難再在你面前叨逼叨叨逼叨說個沒完。有時候,一種態度,比一萬句的回擊更有意義。對方在你這里喪失的,是一種氣焰,一種囂張,一種心理優勢。看人下菜碟,本質上就是,對方摸透了你,從而無所畏懼。對方敗在你的態度里,比敗在你的回擊里更有意義。因為,此后,你會發現你的原則和態度,才是人生真正的利器。”
是不是看上去很爽,啊哈哈哈,是的沒錯。對方敗在你的態度里,比敗在你的回擊里更有意義。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價值,不要在無窮盡的閑雜碎事中蹉跎自己的精力和時間,讓自己的能力可以負擔起更高價值的幫助。這才是根本。
? 在此,我也送那些總是愛麻煩別人的人一句話吧,“不隨意麻煩別人是一種修養”
也許有人會和我說,讓你寫個稿子,買個東西,借點錢,這點忙你都不幫?不就是舉手之勞嗎!那么我就想請你上網搜一搜舉手之勞的意思。舉手之勞應該是我幫你,你感謝我,我自謙和你客氣客氣,還好啦,不過是舉手之勞嘛。
看到沒?
“舉手之勞”是幫助者的謙辭,而不是道德綁架的說辭。
我可以,但不代表我應該。
每個人都是要有底線的,你觸犯了我的底線,還試圖拿剪刀剪斷它,那么我只能自己好好努力,有底氣和你說,我就是不幫你這種人,你能拿我怎么辦?
所以今天在這里和自己? 和那些不好意思說“不”的朋友們分享一句“你可以做好人 但你身上要有刺”
別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反正那些好意思為難你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