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圖片發自簡書App
B:比較缺失的表現性評價,常見的選擇性評價,交流性評價;論述性評價小學階段個人認為用的不多。
A:我覺得也是,選擇性評價,應該試卷有體現,交流性評價,課堂會用到,論述性評價,小學不會常用。表現性評價,是我們在設計課程綱要時,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c:課堂學習評價可能會涉及到許多不同的方法,依據不同的參照體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些方法進行分類和描述,例如,根據測量的性質評價方式,可分為最佳表現的測量和對典型表現的測量依據;評價試題的類型可分為客觀測驗評價和復雜表現型評價;依據評價的用途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等。課堂學習評價方法選擇和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評價的目的,有針對性的選擇課堂學習評價方法。
如果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對一些現象,事實進行解釋,分析和判斷,是對學生深層次理解能力的評價,一定程度上,他評價的是學生的真實表現。
威金斯等人提出的評價方法連續體可以看出,客觀性測驗和復雜表現性評價分別代表了學習評價中的兩種不同類型。客觀測驗題目呈現的是一種高度結構化的任務。表現性評價任務則要求學生選擇組織和呈現個人觀點,或者以學生認為合適的方式作出反應,比較適合有深層次復雜性學習的評價。
總之,對表現性評價的認識還不到位,還需要與大家多討論、交流、思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