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作業3】
【主題】:精力管理
【片段來源】:拆解片段來自《精力管理》P.79
【R:閱讀原文】
調整每天的工作節奏
人們不需要成為實習醫師或者經歷超長時間的工作才能體會到疲倦,感受到精力不足對專注力和行為表現的影響。我們在晚間經歷多次睡眠循環,白天里精力的潛能也在不斷變化。精力的波動與次晝夜節律息息相關,生理信號以90-120分鐘為周期。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習慣于無視自然的節奏,直到大腦再也無法理解那些信號的含義。生活每天對人們的要求都很高,需要消耗大量體力,思維很容易忽略身體傳來的微妙的恢復信號。
一旦缺少主觀干預,精力儲備會在一天內數次降低,下午3點或4點是次晝夜和晝夜節律的最低點。日本睡眠研究員辻洋一和小林利紀將它命名為“極限點”,即一天中最疲倦的時刻。中午、下午的事故易發率遠遠高于白天其他的時間點。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文明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主動重拾午后的小憩,而這種片刻小憩在當今全天候的世界已經越來越罕見了。
美國航空航天局在對抗疲勞的實驗中發現,小睡40分鐘效能可提高34%,并達到完全的清醒。哈佛大學研究員也發現,參加多項任務的受試者精力可能會降低50%,而只需午睡1個小時就能重新達到效能頂峰。世界很多領導人物都清楚地了解小憩的重要價值,其中就包括溫斯頓·丘吉爾:
你必須在午餐和晚餐之間抽空睡一會兒,別無他法。脫下衣服躺在床上,這就是我的習慣。不要認為自己在白天睡一會兒就會耽誤工作,這是毫無想象力的人才有的愚蠢想法。你總會收獲更多。你能把一天當作兩天用至少是一天半,我敢肯定。戰爭開始后,我也必須保證白天的休息。只有這樣,我才能完全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雖然日間休息對于大多數職場人過于奢侈,但短暫休息確實利于長時間保持精力。我們發現,白天能真正休息片刻的人晚間的精力也仍舊高漲。
【作業】
【Step1:撰寫草稿】
請根據以上材料,完成如下任務:
1. 【做】請在原文中劃出本段的重點句和重點詞,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 【想】(提煉What、How)請使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給出了一個怎樣的方法,用來解決什么問題;具體的步驟是怎樣的。
3. 【想】(提煉Why、Where)根據上述內容,思考作者認為這一方法可以解決問題的理由及該方法的使用條件和可能的場景。
4. 【做】請將上述兩步的思考結果整理成本片段的I。
5. 【做】根據你寫的I撰寫本片段的A1和A2。
【Step2:自測修改】
請參考以下注意事項,檢查并修改自己寫完的I,將修改后的版本保存成作業提交。
□ I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沒有大段的摘抄,邏輯清晰,文字精當。
□ I是否包含了明確方法的具體步驟。
□ I是否包含了R里全部關鍵詞和關鍵句的意思,是否對原文相關的知識解讀準確。
□ A1的故事總結和A2的具體計劃,是否屬于片段要解決的問題。
□ A1的故事總結、A2的具體計劃,是否與I里提煉的方法步驟一致。
【注:Step1與Step2只是思路過程,不是格式要求,在草稿中進行即可。最終提交加工后完整的 I、A1、A2。】
請根據上面的【R】寫出你的:?
【I:用自己的話重述原文】
休息是更好的生活,而午餐到晚餐之間的三四點鐘是精神最低的時候,我需要選擇小睡一會兒
方法:
1、確定每天自己是哪個時間段工作、學習效率最低
2、設置一個休息的時長,調好鬧鐘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周二在下午四點鐘左右需要給學生上課,于是我從家里開車到上課的地方,在上課時,我感覺無論是我自己的還是學生,要么在打哈欠,要么就是學習效率很低,容易犯各種錯誤。
反思:通過文中的描述我突然警醒,原來這不是我上課的方式有問題,可能只是由于人的生理機制完成的
【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目標:上課更高效
行動:
1、根據前段時間觀察,學生在15:00-16:30這個時間段學習,精神狀態最不好
2、每上50分鐘的課,讓學生休息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