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作業2】
【主題】:知覺檢核
【片段來源】:拆解片段來自《溝通的藝術》P.114
【R:閱讀原文】
如果我們一廂情愿地認定我們對事情的解釋就是事實,恐怕會產生很多嚴重的人際困境。就像大多數人一樣,我們也不喜歡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原因草草下結論,想象一下別人對你這樣說:
“你為什么對我生氣?”(誰說我生你的氣了?)
“你出了什么問題?”(誰說我有問題?)
“快點!告訴我實話!”(誰說我在說謊?)
即便你的詮釋是正確的,然而義正詞嚴、一針見血的評論很可能讓對方產生防衛。知覺檢核的技巧為你提供了處理這些詮釋的更好方法。
知覺檢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個部分: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
列出關于此行為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
請求對方對行為詮釋作澄清。
對于先前的三個例子,知覺檢核可能會像這樣:
例子1:
“當你大聲踱步走出房間,并大力地關上房門時,”(行為)
“我不確定你是否對我生氣,”(第一種詮釋)
“或者你只是比較匆忙。”(第二種詮釋)
“你真正的感覺是怎樣?”(請求澄清)
例子2:
“你這幾天都沒有笑容,”(行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讓你心煩,”(第一種詮釋)
“或者你只是覺得比較平靜。”(第二種詮釋)
“到底是因為什么?”(請求澄清)
例子3:
“你說你很喜歡我所做的,”(行為)
“但是你說這句話的語調,讓我覺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歡,”(第一種詮釋)
“雖然這可能只是我的猜測,”(第二種詮釋)
“你可以告訴我你真正的想法嗎?”(請求澄清)
知覺檢核是幫助你正確了解別人的一項工具,它并不假設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確的。因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這個邁向溝通的檢核需要彼此協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確的知覺外,這個檢核借著維護對方的面子來減少對方的防衛。知覺檢核采用更謙恭的途徑表達或暗示:“我知道沒有其他線索的幫助,我不夠格對你下判斷。”而非直接說:“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作業】
【Step1:撰寫草稿】
請根據以上材料,完成如下任務:
1. 【做】請在原文中劃出本段的重點句和重點詞,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 【想】(提煉What、How)請使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給出了一個怎樣的方法,用來解決什么問題;具體的步驟是怎樣的。
3. 【想】(提煉Why、Where)根據上述內容,思考作者認為這一方法可以解決問題的理由及該方法的使用條件和可能的場景。
4. 【做】請將上述兩步的思考結果整理成本片段的I。
5. 【做】根據你寫的I撰寫本片段的A1和A2。
【Step2:自測修改】
請參考以下注意事項,檢查并修改自己寫完的I,將修改后的版本保存成作業提交。
□ I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沒有大段的摘抄,邏輯清晰,文字精當。
□ I是否包含了明確方法的具體步驟。
□ I是否包含了R里全部關鍵詞和關鍵句的意思,是否對原文相關的知識解讀準確。
□ A1的故事總結和A2的具體計劃,是否屬于片段要解決的問題。
□ A1的故事總結、A2的具體計劃,是否與I里提煉的方法步驟一致。
【注:Step1與Step2只是思路過程,不是格式要求,在草稿中進行即可。最終提交加工后完整的 I、A1、A2。】
請根據上面的【R】寫出你的:?
【I:用自己的話重述原文】
每個人對待同一件事情思考的角度是不一樣的,我需要提醒自己,我想的可能不是他所想的,我需要確定一下他的想法。
方法:
1、認可對方的觀點
2、詢問對方對其他原因的看法
3、達成共識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在上課時,我用電腦給學生講課,下課后教務老師告訴我,學生覺得學習的內容太少,希望我以后不要用電腦上課。
反思:對待用電腦上課這件事,我們都從各自的思考點出發,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但卻沒有仔細確定對方到底是怎么想的
【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目標:詢問原因
行動:
1、我:“徐老師,你告訴我,學生覺得本次上課學到知識很少,希望我在上課時能不用電腦講課。你是想提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個觀點我是認可的。”……
2、我:“徐老師,你覺得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什么原因么?”……
3、我:“謝謝徐老師你的提醒,讓我意識到了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這幾個因素。你看這樣如何,畢竟我上課是以學生為主的,如果學生在我用電腦和沒用電腦時上課的學習效率有明顯提高,我在接下來的課中就不用或少用電腦上課。如果學生覺得沒什么區別那么我還是用電腦上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