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學最高概括之“四句教”
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我不看花時,花與我心同寂。我看花時,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我不看花的時候,花與我的心同處于寂滅狀態。我看花的時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鮮活起來。如此便能知道,花與我的心同在。
? 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孟子言,“萬物皆備于我”;佛家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王陽明的花與我心同在,推而廣之就是天地萬物皆與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萬千氣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淺深,良知的大境界,本來與外物無關;心,自是萬物主宰。心兵不亂,萬事從容。
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要有為自己著想的心,才能克制約束自己;能夠克制約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為人處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礎,能夠做到克己才能實現。但克己不是壓抑自己,因為克己的實質,不是源于外在的壓迫,而是源自內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間便無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煉自己的心,修養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佛家的戒律,只要觀念上不要跑偏成壓抑欲望,而是明白這是為了修煉散亂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質,便正是心靈修養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