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淘寶成長的核心呢?為什么Uber在輝煌之后會遭遇困局呢?淘寶與Uber在本質上有什么不同呢?以上這些問題在曾鳴老師的文章中,有其獨特視角與洞察,值得我們參考借鋻。
首先我們可以先來討論淘寶成長的核心,主要是形成了一個豐富多樣化的生態平臺。在淘寶平臺上,橫向與縱向的擴充能力都極其強大。在橫向上除了平臺上各種,不同類別的商品都可以在平臺上銷售之外,另外還衍生出,包括支付信用物流,等等,橫向擴充的領域。縱向方面平臺也有了強大的拓展能力,淘寶逐步從零售走到廣告、營銷、物流、金融等新的創新領域。 淘寶能有這樣的廣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網絡自己有很大的擴張動力。不同類型的賣家聚集在一起,不但可以分攤各種基礎服務的成本,也能分攤獲取客戶的成本。淘寶的核心是商品的豐富性,不是簡單的規模。
我們也可以將淘寶比喻成在互聯網上的一個大型商場,而淘寶官方負責管理,維持即定的標準。但是,淘寶的壯大,可以說是來自于在平臺上賣家為了生存,而自主發展衍生出的各種自身生長的力量。并非是淘寶由上自下,透過管理提升效率,所創造的價值。簡單做個類比,就像是改革開放時政府與市場的定位,政府創造平臺與規矩,而企業是市場發展主要的自身動力。
Uber的核心,過于單一,只有匹配了司機與乘客的需求,并沒有辦法形成多樣化的生態。而Uber上的司機也好、乘客也好,都是相當簡單和同質化的角色,這樣的網絡是缺乏自主生長動力的。但是在這個時代,靠管理去復制原有模式,是很難比得過在另一個領域里面有更深積累的創業者的爆發力的。Uber問題的核心在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效應。一個重要的推論是沒有網絡效應,單靠規模經濟是沒有辦法形成壟斷的。但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場景,同時也制約了Uber發展。
總結以上以及曾嗚老師的觀點,我個人理解淘寶與Uber的不同,是在淘寶平臺上,各式各樣的賣家都像是個別的創業者,在每一個創業者的背后可以延伸出各種機會,這是一種自生長能力,而不是由上自下依靠管理得到的成長動力。這些自生長動力才能自我進化,并與平臺協作,互相打磨進步。最重要的可以透過引發網絡效應,讓越來越多人加入協作體系,創造更多機會。
相反地,Uber平臺上的用戶,沒有辦法在廣度與深度上有更多的延伸。Uber上擴展出來的其他業務,都只能由公司引導并依靠管理取得效益。這種由上自下的模式并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效應,所以Uber的成長方式制約了它發展成更多邊,更有生命力生態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