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似乎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是屬靈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的到。因此,在這萬千世界里,幸福的模樣各不相似。但毫無疑問,我們每一個蕓蕓眾生都在追尋幸福。
那么,我們幸福了嗎?
關于這個問題,我想我也不知道答案,因為幸福是主觀的感受,外人無從得知。生活中,有時你會看到某個人同時擁有美貌、財富、智慧和才華,你便會妄加揣測:“哦,這個人肯定超幸福的”。但實際上,他也有可能正陷入痛苦的深淵不可自拔。所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幸福的,但我可以告訴你:
慢一點,會更幸福!
國慶期間,我去了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做劉小東畫展的志愿者。這并不是傳統的畫展,畫家并沒有直接把他完成的作品呈現給觀眾,我們看到的是三幅正在創作中的畫,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居然是三幅正由機器在創作的畫。劉小東分別在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外灘3號以及他的家長金城安置了3個攝像頭,不間斷地捕捉這三個地方的畫面,電腦則把攝像頭傳送過來的畫面利用程序轉化成路徑,最后由展廳里的繪畫機器把實時生成的路徑描繪到畫布上。這真的是技術和藝術的完美融合,我著實被這個不停作畫的機器感動到了,從開展到閉展,它都會一直在畫,也就是說,這個機器要畫整整三個月!
當初純白的畫布,被這臺神奇的機器施加魔法,變成了一副線條分明,稀疏有致的繪畫作品,而且,它還將繼續畫下去,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一幀一幀、一筆一畫的勾勒。
我走進那副畫著上海外灘三號的畫布前,駐足欣賞,想要近距離看看這個有靈性的機器。畫布的下方是一臺和機器連著的電腦,屏幕上正顯示著外灘3號那個街角此時此刻的場景。透過屏幕,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步履匆匆走過街角,我看到川流不息的車輛風馳電掣駛過街道,我看到的每一個事物都在快速的移動著,而這副畫恰恰又是以黑色為顏料,總之,這些帶給我一種莫名的焦慮感和壓迫感。我似乎都能想象到此刻那些人們的表情是多么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可是,那個機器呢,你瞧它,不論有多少人,多少車,人和車移動的有多么快,在機器看來,他們就是一條軌跡。機器就這樣在畫布上慢悠悠地畫著,一幀一幀,一筆一畫,或施以濃墨,或予以淡彩。不知疲倦,不帶悲喜情緒。
也許這臺機器只是一堆螺絲釘,一些金屬殼,但我卻相信萬物有靈,它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三個月后,外灘三號仍舊會是外灘三號,一樣是車水馬龍,一樣是喧囂熙攘的人間,然而這個機器呢,它最終會創造出藝術,創造出美!
多么有趣的對比啊,畫布和屏幕展現的明明是兩個相同的世界,區別在于,一個真實,一個虛擬。真實世界是那么的令人不安和焦慮,而虛擬世界呢,是美的。透過那個繪畫機器,我能感受到一種坦然的胸襟和從容的態度,它似乎在說我們的世界其實還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的,它帶給我一種強大的內心力量,這種力量,我想把它稱為幸福!
為什么我想說這個繪畫機器呢,我其實是想說,我們生活在上海,這個被稱作魔都的城市,它集結了太多的欲望,這里的大多數人每天都在為未來而拼搏著,甚至可以說是掙扎著。坐地鐵時,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時候,總是能看見這些人步伐匆匆擠上地鐵,然后在地鐵車間要么聽歌,要么聊微信,要么還在電話中談工作,總之,都是一副疲憊不堪樣子。他們在擔憂什么呢?是因為上海的房價又漲了嗎,還是自己的實習期快到了,又或許是老家的父母催促自己快快成家立業呢?
城市快節奏的生活往往給人帶來壓力,我們都唯恐時間不夠用,拼命想要走的更快一些,這樣得到的就會更多些,幸福也會多些吧。可是事實真是這樣的嗎,上海從來都不是幸福感指數高的城市,倒是那些成都、重慶這樣慢節奏生活的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數最高。我當然不是在貶低這些人的努力,每一個在奮斗的靈魂都是值得尊重的。我只是希望人們無論軀體多么忙碌,內心都能擁有一種慢下來的力量,在讓自己慢一點的過程中發現清晨的陽光是那么溫暖,發現身邊的人兒是那么可愛,發現媽媽做的飯菜是那么可口,發現原來身邊的幸福有這么多!
慢一點,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有的時候,你慢下來,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知道自己會創造出什么,就像那個小小的繪畫機器。
最后,讓我們回到那個最初的問題:你幸福了嗎?答案仍舊是: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告訴你:慢一點,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