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遲到的領悟

說實話,為了備好《遲到大王》,將約翰·柏林罕及作品多少研究了一下,大到他的創作風格,小到他的成長故事。

學生說:感覺這個封面上的老師很厲害。

問他們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眼睛瞪得像銅鈴。

嘴巴像鱷魚。

手像魔鬼的爪子。

黑帽子,黑袍子,烏鴉鴉的一片。

松居直先生說孩子是從細節讀懂繪本的,果然!

圖片發自簡書App

約翰一路上遇上了鱷魚、獅子、巨浪以致上學遲到,導致老師對他懲罰不斷加劇。反復的結構孩子們已經很熟悉。

圖片發自簡書App

討論時問他們:約翰真的在路上遇見了鱷魚、獅子和巨浪嗎?

35個孩子33個說是真的。

周文說:這是做夢。

王江峰不同意:這是約翰的想象。

這樣獨立思考判斷,明知勢單力薄的情況下,還能固執己見,是需要多少勇氣,又是多少了不起 的事,我是深深懂得的。對這樣的孩子,我常常想去擁抱他們。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只是呈現這三種想法,沒有任何結論。如果大部分孩子認同是真的遇上,要么就是他們現在的理解水平暫時只能到這里,要么就是我的引導有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但高興的是,他們知道當老師被猩猩抓上屋頂時,是故事的轉折。

圖片發自簡書App

繼續拓展想象:第四、第五、第六天,約翰又會遇上什么?怎么脫身?

遇上獵豹,騎到它背上,讓它一直跑,直到它累倒。

遇上老虎,躲進一個它鉆不進去洞里面,直到它離開。

遇上蟒蛇,從旁邊捉一只青蛙,分散它的注意力,然后跑掉。

好吧,本周的仿編又有素材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下午我們繼續看紀錄片《地球脈動》,里面有一個場景:尼羅鱷長五米,一口就咬住了在河邊喝水的角馬,用一個小時將其淹死,然后吃掉。

我忽然明白上午課的問題在哪,趕緊暫停,問孩子:看了剛才的畫面,你現在還覺得,約翰是真的遇上了鱷魚嗎?

他們恍然大悟:那是約翰的想象。

也就是說,不是他們的理解能力不行,而是他們的知識儲備不夠,孩子根本就沒有見過真正的鱷魚,自然天真地認為《遲到大王》中約翰是真的遇上了鱷魚。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故意問:既然沒遇上,那約翰就是撒謊,老師懲罰他就是對的嘍?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老師懲罰他不對!孩子想象力好,就像《小王子》里面飛行員小時候畫的那一幅畫,大人都認為是一頂帽子,只有小孩看到了是一條蛇將一頭大象吞到肚子里面。詹嘉旭站起來反對。

圖片發自簡書App

趕緊讓他從圖書館自己找一本書,獎勵給他。這小孩不愧為我們班的聯想大王。

看繪本,讀整本書,觀紀錄片,無非就是以孩子喜歡的、自然而有趣的方式,將腦袋變成腦海,讓智慧游弋生長。這,也不是遲到的領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