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念 | 為什么看了那么多公眾號文章,你還是學不好英語?

我所說的一切都可能是錯的!
即使你贊同我的觀點,你的生活也不會因此有任何改變!
除非——你采取了相應的行動。


(這是書先生在簡書的第19篇文章。本文約3200字,請花6分鐘閱讀。)

引子

這是一個資訊發達、甚至有些泛濫的時代。每天,我們被動或者主動地,從手上那個發著光的小方塊接收讓人眼花繚亂的信息。

這些信息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所有方面。財經、美食、時尚、科技……你想到的想不到的各個主題,都有一大幫人每天在孜孜不倦的生產著信息。

有意思,或者說諷刺的是,雖然信息越來越豐富了,但是獲取信息的渠道卻似乎越來越窄了。

實體書閱讀時代,我們需要訂閱不同的雜志來滿足對不同領域信息的需求。而現在,幾個大型的資訊平臺幾乎壟斷了我們的信息獲取。其中,微信可能是我們使用頻率最高的。我們當中不少人,每一天都是從查閱微信開始,又以查閱微信結束。

只要你在使用微信,你或多或少會關注幾個公眾號。如果你碰巧又想把英語學好,或者你還會關注幾個和英語學習有關的公眾號。

這些公眾號,有的每天給你推送一些英美報刊文章、有的給你講解一些熱門詞匯、有的幫你分析英劇美劇的臺詞。

學習的材料從來沒有這么唾手可得過,信息的繁榮讓你產生一種錯覺,似乎你只需要每天早上起來,像皇帝批閱奏章一樣,瀏覽一下這些文章,就能夠把英語學好了。

或許,你從某篇文章學到了“撩妹兒”的好幾種英語說法,在另一篇文章撿到幾句“然并卵”的英文翻譯,有那么一瞬間,你覺得自己知道了很多了不得的東西。但很快你就發現,會一句“撩妹兒”并不能幫你撩到妹兒,而成天把“然并卵”掛在嘴邊似乎真的是“然并卵”。

你開始思考,為什么自己看了那么多公眾號的文章,還是學不好英語呢?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有緣有緣,正好,書先生也在思考。略有所得,愿與大家分享。

三個問題

問題一:錯把信息當知識

信息和知識至少有兩個區別。

信息是碎片化的,而知識是系統化的。 某個領域的知識是對這個領域有體系的認識,它提供了一個看待世界的角度,為分析整合新獲取的資訊奠定基礎。事實上,如果沒有系統性的知識作為背景,碎片化的信息就好比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一樣,除了充作無聊的談資,沒有什么實際作用。

信息無需經過驗證,而知識必須是經過驗證的陳述。每個學科、每個領域,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信息,但只有極少部分能夠在“殘酷”的驗證后留存下來,被加入已有的或者新創的知識體系。

每天閱讀的公眾號文章,其本質是碎片化的信息,它們是絕佳的資訊來源,但并非合適的學習材料。另外,有很多信息本身真實性都值得商榷,用于學習,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所以,如果是想要學習某門知識,我們仍然需要系統化的、經得起檢驗的教程。

問題二:錯把信息獲取當作技能訓練

認知心理學將知識分為兩大類: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關于事實或觀點的描述類的知識屬于前者,比如歷史、政治等,而關于操作的知識屬于后者,比如開車、游泳。

在書先生看來,學習任何一種知識都是兩者的結合,只是二者所占比例有差異。比如對史實的記憶是掌握陳述性知識,但是應用歷史觀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就是程序性知識了。

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以程序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換句話說,語言學習主要是一種技能訓練。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主要是要具備聽、說、讀、寫四大技能。當然,在訓練技能之前,我們也需要接收一些關于詞匯和語法的必要知識。

就像學習開車一樣,教練先會告訴你和開車有關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口頭描述給你聽的。但是,很顯然不是聽完這些知識你就會開車了——聽再多遍也不行。要學會開車,你必須摸著方向盤,親自去實踐。

試圖通過不斷獲取信息來練成一種技能,無異于緣木求魚。獲取的信息,即使經過了消化,也只能算“知道”,從“知道”到“會”之間還有一道鴻溝。這道鴻溝只能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填彌。

問題三:錯把信息展示當做知識傳授

有很多人,包括很多教師,都不明白“展示自己懂”和“教會別人”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你看的公眾號,大多數都是別人用來展示自己懂得多少的平臺?;蛟S發布這些信息的人本意也是想要把某種知識傳授給別人。但是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不是僅有這個意愿就能夠做到的。

在這里,我要為所有教育行業的工作者鳴不平。長久以來,我們沒有獲得像醫生、律師一樣的職業認可度。以致于很多人認為只要懂得某個學科就一定能教好某個學科。更遺憾的是,我觀察到很多教師也不愿意去打磨教學技能。

某種程度上,我可以理解這種現象。畢竟,即使在學校內部,會上課的在職稱評定和收入上相比會發論文的也處于劣勢。

點到為止,回到我們今天的話題?!罢故咀约憾敝恍枰炎约褐赖某尸F出來就可以了,而“教會別人”則需要在呈現方式和呈現順序等方面下功夫。一言以蔽之,教學設計才是最考驗教師技能的。大多數公眾號文章是不會考慮教學設計這個概念的。即使它想要考慮,也不見得受過這方面的專業訓練。

再強調一次——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

怎樣才能學好英語

這個問題肯定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但書先生可以提供一個大概的思路。書先生是英語科班出生,持證翻譯,翻譯和應用語言學雙碩士,12年英語教學經驗,相信還是能夠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的。

要回答怎樣學英語的問題,首先要解決跟誰學的問題。書先生碰巧對這個問題頗有研究,愿意同大家分享。一個值得求教的老師,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 這個老師本身在某方面非常精通。
  2. 這個老師教你的方法或者是他自己用過的,或者是經過驗證有效的。
  3. 這個老師必須有能力了解你的限制條件和針對你的限制條件制定學習方案。

這三條怎么理解呢?

第一條很好理解,自己都不擅長的東西,大概率是教不好的。如果你要學炒股,你首先要找個賺了錢的學。自己炒股都虧的人,能把你教好嗎?再多失敗的教訓都不能保證轉化為成功的經驗。等他成功后再向他學也不遲嘛。

第二條非常重要,卻易受忽視。這一條是為了保證老師的成功可以復制。如果一個人自己在某方面很成功,但他教你的不是他自己用的方法,如何保證你可以和他一樣成功呢?一個通過歪門邪道致富的人向你傳授勤勞致富的經驗,你信嗎?比如,唐駿寫書說《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但他很多地方沒有說實話,所以對他的成功能不能復制,書先生持懷疑態度。

第三條是檢驗好老師的法寶。有些老師很成功,他教學生的方法也是自己用的,但學生用不上。比如,有些老師是天才,看兩遍就能背下來,但學生不是??!有些老師學習環境很好,各種資源都很豐富,但學生沒有啊!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限制條件,好的老師需要能夠去了解學生的限制條件,并且能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假如你在學英語方面找到了這樣一個好老師,首先恭喜你。這樣一個好的英語老師能夠給你提供什么呢?三個東西:

  1. 知識體系。
  1. 練習方式。
  2. 咨詢服務。

知識體系方面,老師和老師間的差別就大了,因為它取決于這個老師對這個學科的理解。好的體系簡單明了、一學就懂,差的體系纏雜不清、讓人頭暈。知識體系的架構、知識點順序的安排、主次、輕重、節奏,都非??季?,非專業人士不可為也。

知識體系講究必要、簡潔。好的老師應該能夠分清哪些知識點是骨架,需要講解,哪些知識點是血肉,學生可以自學。

練習方式的要求只有一個——有效。可這兩個字,說來簡單,做來困難。前面說了,英語學習是技能訓練,所以訓練方式至關重要。方式得當,事半功倍;方式不當,南轅北轍。

一些不夠專業的英語教師,喜歡把考試當練習??荚嚨淖饔檬菣z查掌握的情況,而練習的作用是掌握技能。好的練習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學生努點力能夠正確完成。比如學生能夠做20個俯臥撐,你想辦法讓他做到25個,這叫練習。但你拿出秒表說,來給你1分鐘,看你能做多少個,這叫考試。

顯然,好的老師,不能把知識講完、讓學生練習就完事兒了。他還必須能夠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如果學生有更高的需求,他也能給出學習的方向或者推薦學習的材料等。

說了這么多,這么好的老師哪里找呢?書先生也提供一個思路——能把這些東西寫出來的人,大概率應該是滿足這些條件的吧?你們說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