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資本主義對個人私有制和私人資本集團的限制。
在這里,我們只探討資本主義對個人私有制的限制,暫不討論資本主義對私人資本集團政治活動的限制了。因為那些相關制度如“三權分立”、“多黨制”等等,被大肆宣傳頌揚,人盡皆知,早已遠遠超越了奉若神明的程度,可以說已成了頌揚資本主義而貶低其他主義專用的貫耳天雷了。
資本主義對個人私有制的限制,是由生產社會化的發展所推動的所有制社會化而對于個人私有制的排擠或者揚棄。
(一)股份制對個人私有制的揚棄。
資本主義之所以比封建社會先進是因為股份制實現了對個人私有制的揚棄。在資本主義發源地的歐洲,在封建社會末期,由于生產的社會化發展,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集中程度和規模,已遠遠超過了歐洲封建時代的個人資本所能控制的程度,也就是說,企業生產的社會化客觀上要求企業的資本也要社會化,即個人資本要聯合起來才能實現。于是,將個人資本聯合起來的股份制就得到了迅速發展。
股份制的進步意義就在于是對個人私有制的限制——每個股東對自己個人資本的控制權都受到了其他股東股份的制約;每個股東的資本,作為私人資本,與全體股東資本的總和而形成的社會化了的資本相對立。
(二)現代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對個人私有制的限制發展。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現代高度發達的生產社會化,推動了所有制社會化對個人私有制進一步的排擠、限制。
首先,單個的個人資本已經難以由虛擬資本轉變為現實的資本。
在整個再生產領域,由單個資本提供的資本已經很少,對于絕大多數的個人資本來說,要想使自己的資本投入再生產領域,實現增值,都需要選擇加入資本社會化的機構,委托這些機構代為經營管理。
以美國為例,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個體投資者提供的資本只占整個工業資本的5%左右,各種不同程度社會化了的資本如大企業積累的自有資本、各種社會化的信用工具籌集的金融資本以及社會保障資金轉化的資本占了產業資本的大多數。所以代表個人資本和小集團資本的股東的權力受到排斥。
其次,各種不同程度社會化了的資本排擠了個人資本。
在現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各種不同程度社會化了的資本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力以及產業資本的主體部分。這些社會化了的資本包括:信貸資本,大企業積累的自有資本,信托、基金等社會化信用工具籌集的資本,以及社會保障資金轉化的資本等。
在社會化了的資本以及資本主義大型工商企業在排擠下,單個的個人資本只能在小企業的范圍還擁有比較完整的權力。
最后,現代企業對個人資本排擠,已經由所有制,擴展到了科研和企業管理。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企業的科技發展,企業管理決策日益專業化、科學化、復雜化,企業科研、企業管理、企業的發展,首先需要的是專業人才,要想進入企業管理層就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專業水平。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不懂科研,不懂管理,那么即使是企業的股東,也無權插手企業的科研、管理,對企業的科研、管理沒有發言權。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其實質是社會化的大生產對個人私有制的排斥。
例如,在美國“1963年,200家最大的非金融公司中有169家或84.5%是由經理控制。這些公司中有五家公司的家族的確仍然有影響力,但這是因為該家族乃是職業的專職支薪高級主管,而不是由于他們所持有的股份之故。”[注:《看的見的手》小艾爾弗萊德.錢德勒商務印書館 北京 1987年版 581頁]。
既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由于生產社會化的發展也發生了對個人私有制的限制,那么這就更加充分地說明,“中國模式”的“兩個限制”符合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規律。
? ? ? ?三、結論
通過對兩大歷史證據簡單地考察,我們看到:
? ? ? 1.這兩大歷史證據和新自由主義學派的學說恰恰相反,足以證明新自由主義學派的學說是脫離歷史的胡說。在這兩大社會形態,兩千多年的歷史證據面前,新自由主義學派不值一提。
? ? ? ? ?2.通過對歷史上由于對個人私有制和私人利益集團限制而推動經濟社會大幅度發展的兩大歷史證據的考察,我們發現,“中國模式”特點“兩個限制,一個突破”完全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其實,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的飛速發展,早已證明了中國模式完全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