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35年前,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大力倡導和踐行領導干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把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政治優勢和優良作風生動地體現到工作實踐中。這也為新時代的我們提供了明確的工作方向,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此次主題教育為契機,用好“四下基層”這把“金鑰匙”,厚植為民情懷,汲取奮進力量,邁穩實干步伐。
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從“聲邊”到“身邊”,用黨的聲音打開“聚民力”之門。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群眾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宣講,站穩群眾立場,少些照本宣科,多些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土方言”,推動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潤人心。要抓住主題教育契機,打造現場教學點、開展沉浸式學習,堅持開門搞教育、開設主題宣講課,利用“庭院會”“板凳會”等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聲”入人心、入耳入行。
調查研究下基層,化“腳力”為“能力”,用科學方法打開“問計于民”之門。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必修課”。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只有帶著真心實意開展調查研究,才能聽到真話、察出實情、謀得實招。廣大黨員干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自覺深入基層一線,拜人民群眾為師,以“一頭汗兩腿泥”的躬身之姿問計于民、問策于民,充分收集第一手資料,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同時,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延伸基層治理觸角,努力在真抓實干中找到解民難、紓民困的最優路徑,在基層“煙火氣”里發現打開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信訪接待下基層,變“坐診”為“出診”,用心系于民的真摯情懷打開“惠民生”之門。信訪工作搭起了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是直接了解民情、體察民意、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徑。“民生無小事”,信訪事項的解決,關鍵在于解開信訪人的心結。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好“雙報到”工作機制,充分利用下基層信訪接待日活動,帶著感情、責任和使命,到一線傾聽群眾呼聲,與群眾零距離交流互動,用心辦好“為民辦實事”活動,推動各類信訪事項實現“案結事了”“事心雙解”,使信訪接待下基層成為取信于民的重要舉措,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現場辦公下基層,從“會場”到“現場”,讓一線解題打開“暖民心”之門。“現場辦公下基層”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舉措。廣大黨員干部要將辦公點搬到田間地頭、搬進千家萬戶,帶著熱心定期下基層現場辦公,直接在一線聽取群眾意見、發現問題、破解難題、抓好落實,為群眾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大大提高服務群眾的質量和效率。要將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掛念于心,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為群眾帶去“及時雨”,以“熱心腸”敲開群眾的“心門”,不折不扣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切實將利民之事、便民之舉送到群眾的家門口。